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广东佛山镇铁钉业因“洋铁输……故制造日少”,土针业因“洋针输入,销路渐减”,而台茶“自开口以后,外商云集”而日益兴盛,上海的棉花也因“西人自为采售”而繁盛。这体现了(     
A.列强入侵对中国具有双重性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C.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传统生产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皇帝“上谕”中提及英国时,动词多用“开恩”“示恩”等词句。当时大多数君臣将西学与“奇技淫巧”等同,笔记中依然将域外诸国统统贬称为“蛮、貊、夷、狄”。由此可知,该条约最可能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 .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发生了“三跪九叩礼”和“单膝下跪吻手礼”的礼仪冲突。1873年,外国公使在紫光阁以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中外礼仪之争暂告一段落。这一变化体现了晚清政府(     
A.“天朝上国”迷梦苏醒B.华夷外交体制已解体
C.半殖民体制逐渐深化D.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报道引起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孔夫子是最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的儒教治国使得中国繁荣富庶,安定开明,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启蒙主义哲学家竭力将中国渲染成一个世俗乐园。中国的开明帝王,宗教宽容的政策,孔夫子的睿智,都使当时的西方人自愧弗如。然而,这股中国热于18世纪中期到达顶峰后发生了转折。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国内一连串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中国在欧洲的威望严重下降。1793年英国特使马夏尔尼出使中国,由于觐见礼之争,被迫屈辱地返回国内,同时他把一个腐败盛行、愚昧落后、狂妄自大的中国形象带到西方。西方对中国的想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缘于鸦片战争。东方帝国变得不堪一击,而更多亲临者的所见所闻打破了以往的高大形象。

——摘编自程蒙、龚灿等《中国的国际形象变迁》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大国,在世界上形成了超级大国的国际印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在国际反恐、禁毒、跨国犯罪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这些为美国树立了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但是,冷战以来,从老布什时期的海湾战争,到克林顿时期的科索沃危机,再到小布什时期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再加上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所有的这些都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塑造了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外交的国际形象,从而形成了美国国际形象的两重性。

——摘编自张昊《冷战后美国国际形象两重性及其原因简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一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分别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际形象两重性的涵义并说明影响国际形象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关于鸦片问题,双方争论异常激烈,只好采取暂时的妥协政策——“罂粟小姐”成了黑户——英国只能暗地里进行鸦片交易、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清政府迫于英国强大武力的威慑,无奈地同意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开始了与中国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斗争。李鸿章在国力虚弱的情形下,积极主张朝鲜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以此来制约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但在甲午战败后,中国在签订的城下之约中丧失大量的权益,包括对朝鲜的宗主权。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11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外交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意义。
6 . 据记载,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大量外流,1831年外流超500万两,鸦片战争后十年间,白银外流量高达一亿五千万两以上。这最有可能(     
A.促进清政府自身不断进行改革B.推进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
C.引发如太平天国式的农民起义D.加快西方进一步侵略中国
7 .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这些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来之风”往往会成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均是开始于中国的南方地区。这是因为当时
A.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B.南方地区率先受到列强冲击
C.南方地区社会矛盾突出D.清政府放松了对南方的控制
2022-05-24更新 | 1066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班)
9 . 1845年,一艘英国军舰为登陆琉球、测量台湾附属岛屿花瓶山至钓鱼岛之间的水文地理,其舰长曾通过英国驻福州领事馆领事和琉球国驻福州官员,向福建布政司提交申请,获准后才前往。这反映出,当时
A.东南沿海陷入边疆危机B.英日争夺中国的台湾地区
C.洋务自强运动初见成效D.清政府近代外交理念形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