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12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据冯桂芬《显志堂稿》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据此可知(     
A.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状况B.英国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
C.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D.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     
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
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
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
4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商民皆困,出现“道光萧条”;19世纪后期,西方银价下跌,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同时清廷还大发银票、宝钞,铸铁钱等,造成通货膨胀,形成“光绪萧条”。二者共同反映出
A.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安全B.工业革命提升西方商品竞争力
C.条约体系阻碍中国经济转型D.政局动荡影响清王朝金融调整
2022-03-22更新 | 710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吉尔雷创作的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该画于1792年9月出版,经常被引用以形容中国乾隆皇帝面对单膝跪地的马戛尔尼时高傲、自大、不屑的样子。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发生在1793年,且单膝跪地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这表明(  )

A.历史解释决定历史存在B.史料实证影响历史存在
C.历史认知应具备前瞻性D.史料实证需要严谨客观
2022-06-26更新 | 1111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对时势进行解释:“(欧美国家)譬如桀犬狂吠,本不足以论是非,及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贴服。”“所赖通商为该夷养命之源,税例之增减多寡,即关夷情之向肯从违,若过为搜剔,则恐致反复”。这表明当时
A.御侮策略取得一定成效B.外交理念亟待转变
C.朝贡贸易体制得以维持D.近代主权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鸦片战争后英国谢菲尔德的商人运来大批刀叉:准备卖给中国人当做餐具,结果陈列在商店多年无人问津;伦敦的商家运往中国一批钢琴,结果堆积在仓库里受潮变质。此类现象的出现说明(     
A.英国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抵制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存在盲目性D.中国对外开放市场的力度有限
8 . 《南京条约》签订后,负责谈判的钦差大臣继续与英方交涉,以对条约进行补救。其中一条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系大皇帝天恩。今后若他国要求去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使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这说明清廷
A.承认英国世界霸主地位B.被动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C.利用英国维护国家主权D.在传统思维下应对变局
9 . 反思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冲击与反应一直是主流思想。“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2022-02-03更新 | 804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世纪初,英国对华贸易商A·马塞松在回答议会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时坦承:“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织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如果装载棉织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这一对话反映了当时(       
A.鸦片走私已取代棉纺织品贸易B.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出
C.英国以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禁烟运动严重损害英国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