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获取战争赔款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控制中国海关
2 . 1841-1849年,清政府的主要收入地丁银陡增,数额达330多万两,民众的负担增加好几倍,各地“抗捐抗税”事件频繁发生,尤以两广、湖南等地区严重。据此可知当时
A.列强入侵激化阶级矛盾B.外来物种促进南方开发
C.尝试近代化致耗资巨大D.西方民主观念得到传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21-07-24更新 | 743次组卷 | 9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西庄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意味着外国在华活动的加剧,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在中国开创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而马克思主义学者则认为,这场战争是资本主义之凶恶的缩影,它把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这场战争使(  )
A.西装开始传入中国B.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界”
2021-06-10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854年,外资银行阿拉加银行先在上海设立分行,次年在广州设办事处。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外资银行纷纷考虑将上海作为中国境内首先设立分行的地点。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
A.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B.说明晚清政府政策发生异化
C.推动了中国贸易格局的变动
D.源于近代民主革命遭到破坏
7 .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张馨保在《林则徐与钦差大臣》中写道: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此观点
A.歪曲了历史事实B.未揭示战争实质
C.运用了整体史观D.抨击了闭关政策
8 . 鸦片战争前,外商与海关几乎没有“直接的往来”。按照《南京条约》的规定,“外商就和海关发生了直接关系,并且在每一个步骤上都有保护”。这表明,《南京条约》
A.赋予了外商大量权益B.调整了中国海关制度
C.密切了中英间的交往D.使中国大门被迫打开
9 . 鸦片战争中,道光帝给前线官员发密旨称,“该逆如果真心求和,于通商而外别无妄求,朕亦何乐而不罢兵?即令仅止求给□□一处栖止贸易,或该国船只偶至闽、浙口岸,暂时停泊,售卖货物,旋即驶去,虽非旧例,然随时变通”。文中□□位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
10 . 1840年4月,英国议会在经过辩论后,以九票多数通过了支付军费案,支持政府进行可耻的对华战争(鸦片战争)。英国发动这场可耻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中英贸易的不利局面B.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实现对中国的全面征服D.保护鸦片走私者的切身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