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表1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单位:银两
年度英国输华总值中国输英总值中国对英国贸易盈余情况
1765-176911929152190619997704
1795-179953730155719972346957
1830-1833733502399502862615263
A.中国生产方式远优于英国B.英国工业革命成效不明显
C.中国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D.中国传统商品仍有竞争力
2 .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中,英国输华的棉纱由260万磅上升到290万磅,增加不过10%,而棉布则由310万匹下降到200万匹,减少30%以上。导致这一贸易结果的根源是
A.中国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B.英国商品不适合中国民众需求
C.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D.鸦片战争后国民的购买力下降
3 . 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内部有人认为中国可借此获得许多实利,如划定租界,可便于防范外人,对中国人的扰乱较少;协定关税使得中国税收可能较以往有所增加。这些认识
A.表明闭关锁国的局面尚未被打破B.未认清条约的不平等性及危害
C.反映出部分官员已具有近代意识D.误认为中国取得了谈判的胜利
4 . 如图所示是2010年10月漫画艺术家朱根华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幅漫画。该漫画揭示了鸦片战争后
A.中国成为鸦片的主要倾销市场B.侵略者武力逼迫百姓吸食鸦片
C.清政府成为西方的“代理人”D.西方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所遭到的第一次大规模海上入侵,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劳师远袭的侵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家园同西方入侵者顽强斗争的第一次实践。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这两个庚子年间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 回首的历史。六十年中,列强相继发动了四次以上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前一次创伤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胁迫,让这个政府一次次以灵魂为代价,以求得肉体的苟安。它们,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它们,拧成了一道道绳索,套在了中华民族的脖颈上,愈挣扎,便勒得愈紧。

——摘编自赵彦《晚清那些年: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庚子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至少三个),并说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 . 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B.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8 . 如图是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
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
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
10 . 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A.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贸易合法化C.推广先进技术D.掠夺劳动力
2020-01-17更新 | 837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