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的某项条款将清政府传统的怀柔之道转为条约形式的法律规范,使中国对外“施恩”行为变成强制性的国际义务。各国纷纷据此向中国索取利益,它们不仅互相援引,共同谋取非对等的权益,还进而滥用无度,向中国勒索超出范围的种种特权。据此可知,该条款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五口开埠通商D.公使进驻北京
2024-03-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益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京条约》刚刚签署后的1843—1844年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港口的关税总收入约为237.2万两白银,其中,广州占比85.6%,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18倍。1852—1853年间,广州的关税收入占比下降到62%。1882年,上海的关税收入是广州的3.8倍。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对外贸的顽强抵制B.上海拥有比广州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C.世界市场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D.五口通商使广州丧失外贸垄断地位
2024-01-26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话题聚焦06 融入世界——中国近现代工业化下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
3 . 连外国人也对虎门销烟的壮举不得不表示叹服:“我们已把硝烟过程的每一部分都反复查看过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那种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不能设想还有什么别的能执行得比这项工作更为忠实了。”材料说明(     
A.中国政府查禁鸦片的决心B.中国民众欢呼销烟使命的最终完成
C.鸦片贩慑于民众的压力不得不收敛D.当时情形下有极大地可能禁绝鸦片
2023-10-25更新 | 647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鸦片战争前,丝的出口每年最多只有一万多包,一般只有几千包,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加到二万二千包;战前茶叶出口每年大约五千万磅,而道光二十六年超过八千万磅。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改变B.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
C.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D.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魏源统计的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广东对英国及其它地区进出口商品额。据此推知,魏源意在强调(     
出口进口
英国湖丝6590000元;茶叶14000000元;白帆、串珠、樟脑、桂皮、瓷器、大黄、麝香、赤布、白糖、冰糖、雨伞等1226000元。共计21816000元棉花、大呢、羽纱、羽缎、棉纱、洋布等11650000元;洋米238000元;哔叽800000元;水银、锡、铅、铁、硝737000元;其他710000元。共计14478000元(实际少343000元)
美国绸缎7500000元;茶叶5198000元;丝棉、葛布、瓷器、席、糖579000元,共计13277000元洋米860000元;洋布450000元;白银420000元;其他19400000元,共计3670000元
其它西洋诸国2000000元
总计:35093000元20148000元
A.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B.清政府应发展民族工业
C.中外市场联系十分紧密D.改变华夷之观扩大外贸
6 .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 . 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鸦片战争后英国谢菲尔德的商人运来大批刀叉:准备卖给中国人当做餐具,结果陈列在商店多年无人问津;伦敦的商家运往中国一批钢琴,结果堆积在仓库里受潮变质。此类现象的出现说明(     
A.英国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抵制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存在盲目性D.中国对外开放市场的力度有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在15-18世纪的重商主义时代,许多欧洲国家都曾实行垄断性的贸易制度。据学者统计,在道光十七年(1837)前的80年间,粤海关的贸易总值为422716.9万两,是广州一口通商之前整个中西贸易的3.6倍。关于18、19世纪的中欧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西方都曾推行重商主义
B.中国经济水平已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C.海禁政策并未限制中西贸易
D.借一口通商而发动战争是殖民霸凌行径
2023-04-14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10 . “万年清”号兵船是中国自建的第一艘暗轮(螺旋桨推进)轮船。1881年因海难在吴淞口沉没。

材料一   “万年清”号基本资料

船型:木壳风帆蒸汽战舰 时间:1868年1月开工,次年6月即告下水

工程师:(法)达士博 建造者:中国工人(福州船政局)

部件:几乎都是国外制造成型后运来中国,由工程师指导工人组装

图纸:以法国1858年La Motte-Picquet级炮舰为母型,体型上略加扩大

——整理自陈悦《近代国造舰船志》

1.“万年清”号的建造得益于:(单选)
A.传教士的来华B.洋务运动的开展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清末新政的自救
2.通过以上基本资料,合理推测福州船政局建立初期的建造能力。

1887年,英国商船因操作失误撞击停泊状态的万年清号,致后者沉没。死难人数达114人,其中64人为清朝各级文武官员。大量煤炭、官银和官方文书随船沉没。

材料二   事故发生后,总理衙门(晚清外交部门)聘请洋律师,将肇事船只所属公司告上英国在华最高法庭;以生还者张鸿禄(招商局创始人之一)为证人出庭作证。最终法庭按英国法律判英船全责,并赔偿损失。

——整理自张晓宇《1887年万年清号事件的法律交涉》

3.中国船只在中国境内被撞沉没,却由英国在华法庭按英国法律受理,这缘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什么条款?(双选)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片面最惠国D.领事裁判权

此次诉讼也引起了媒体高度关注。

材料三   (泰西)承讯官既受禄于国家,即不敢受一毫贿赂。……当此案之未结,人咸为万年清船危,谓你包而(英肇事船名)船主系英人……刑司既为英官,……即稍偏袒其子民,亦不得斥为非是。而孰知准情核断,无枉无偏。

——《论英刑司讯断碰船案》,《申报》报道

材料四 试思所以能胜之者,未尝无故也。从前中国积弱久,欧西人协以某我,故难间。近则自强之机日起而有功,而西人以争利故,各国猜忌,不似从前之见好。……英人已(对中国人)加入一等矣。

——《万年清胜》,《点石斋画报》报道

(注:《申报》当时为外国人创办报刊,由中国人主笔;《点石斋画报》为《申报》副刊)

4.材料三、四认为中方胜诉的原因有哪些?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为什么?

材料五   中国共获赔10万余两,远低于船只造价24万两。扣除洋人律师费1.6万两等,中国最终实际获得17990两。船上6名洋人乘客失物获赔4000两,但170多位中国人失物总共只赔1万多两。

——整理自张晓宇《1887年万年清号事件的法律交涉》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认为这场诉讼中方真正“胜诉”了?请说明理由。
2023-04-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