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
A.虎门销烟池遗址B.电影《林则徐》
C.虎门销烟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D.[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年)
2 . 如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认识
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B.研究者立场决定了其对历史的评价
C.后人对鸦片战争的评价夸大其词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3 . 15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材料二   1851年马克思在一篇《国际述评》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英国之间贸易往来状况,并从英国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①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②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③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2020-02-0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一中、汉沽一中、大港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名校
4 . 清代诗人黄遵宪曾写道:“水是光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君王,不见黄龙上大旗。”诗中描述的情形,主要是缘于《南京条约》规定
A.割香港岛给英国B.超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对于《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款,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希望的是把条款中的“割让”一词换成“赏借”二字。这说明晚清统治者
A.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B.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C.认为丢失香港影响不大
D.用“礼”维护国家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