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获取战争赔款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控制中国海关
2022-12-04更新 | 720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咸丰八年所定英国条约第十六款载:“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涉及
A.永久居住权B.协定关税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3 .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中写道:“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义律意在(  )
A.维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指责中国政府禁烟运动
C.为发动侵华战争找借口D.保护中英正常商业贸易
4 . 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B.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2020-01-15更新 | 112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近代以来,不同人物对鸦片战争的不同看法。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道光皇帝“连衅”,这些“犯上作乱”者都是不能长久的。
孙中山、毛泽东陈旭麓(著名史学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中国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

A.道光皇帝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未醒
B.孙中山、毛泽东用革命史观来评价鸦片战争
C.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历史真相因为叙述者的立场不同而模糊不清
7 .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对陈旭麓先生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论述了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B.这场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指出武器落后是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D.这场战争加速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8 .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A.反映了英国打开市场的需要
B.导致中国失去了海关的控制权
C.便利了列强对华的鸦片贸易
D.表现了英国努力争取平等权益
9 . 《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 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规定
A.使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地位B.使中国关税征收逐步制度化C.导致中国关税收入开始大量流失D.使鸦片贸易在华得以合法化
10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中国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允许西方人来华传教游历
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甲午战争后放弃宗藩朝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