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1850年马克思在《新莱茵观察》上写道:“世界上最古老稳定的帝国,在英国资产阶级棉织品的攻势下,其社会已处于崩溃前夜。……我们欧洲的入侵者在向亚洲进军中,在不久的将来,当他们到达长城的大门时,等待他们的,谁敢说大门上不是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对此材料内涵解读最佳的是
A.英国的经济入侵导致中华帝国经济崩溃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C.欧洲启蒙思想随着列强入侵而传入中国D.欧洲列强入侵将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
2020-06-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联谊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
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
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
3 . 如图是英国人约翰·普拉特丁1846年绘制的油画,它描绘了下列哪一不半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 .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
A.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
C.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D.文化差异使列强不愿意与国人相处

5 . 20世纪初,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租界”的滥觞可能是出现于下列哪个文件(     
A.《南京条约》及其附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三不管”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2020-04-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边两图是1820年—1840年间,中国海关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该项物品指的是

A.茶叶B.纺织品C.鸦片D.工艺品
7 . 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
A.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B.全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服务
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8 . 下图分别是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明显相同点是(        )
A.西方列强均以“救助驻华使馆”为借口B.都曾经攻占中国的心脏地区
C.遭到中国爱国军民的迎头痛击D.战后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
2020-03-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D.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