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39年5月。宝顺洋行等40多家在广州的英国商行致书英国外交大臣,称:“对我们和这个帝国(中国)的关系作出重大改变已势不可免;在一个我们的人身和财产受变幻莫测且腐败糜烂的政府支配的国家中。英国商业的开展不会安全,也绝不会繁荣兴旺。”该书信印证了(     
A.清政府腐朽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因
B.中国排外运动对英国商人打击巨大
C.资本主义扩张推动了英国武力侵华
D.中英两国关系由缓和逐步走向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是将战胜者置于战败者之前。而《南京条约》中文原件序言第一句是“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该条约所有涉及中英双方的地方,清政府均把中国排在第一位。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闭关自守政策B.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C.融入国际条约体系D.否认战争战败结果
3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约定:“中国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反映了(     
A.英国人不法行为受到遏制B.“华洋分治”有利于清政府管理
C.清朝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D.“因俗而治”民族政策再次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道光二十六年,英使德庇时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德庇时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之计,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持以镇静”。道光接报后,也降逾说:“通商一事,更有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这表明清廷(     
A.深诸近代的国际外交规则B.以条约阻禁列强特权扩大
C.深受近代契约精神的影响D.固守华夷观维护国家利益
5 . 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
嘉庆朝(1790—1820)744
道光朝(1821—1850)14119
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
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
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
6 .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碰撞下中国沿海城市化过程加速,但是明显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加上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近代城市未能成功转型为现代化都市。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城市化(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7 . 如图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外流变化情况(单位: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政府未有实际措施应对B.国际收支处于出超地位
C.银贵钱贱民众负担加重D.西方商品倾销势如破竹
8 .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
A.论证了民族国家应该从战争中学会战争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寻求解读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理由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2022-04-26更新 | 311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1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