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益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京条约》刚刚签署后的1843—1844年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港口的关税总收入约为237.2万两白银,其中,广州占比85.6%,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18倍。1852—1853年间,广州的关税收入占比下降到62%。1882年,上海的关税收入是广州的3.8倍。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对外贸的顽强抵制B.上海拥有比广州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C.世界市场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D.五口通商使广州丧失外贸垄断地位
2024-01-26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表1为鸦片战争后洋棉洋布在华销售情况记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洋棉洋布(     
记述出处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十七日镇闽将军兼管海关敬穆奏》(1845年)
“松(江)太(仓)利在棉花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可纺,消减大半。”包世臣《答族子孟开书》(1846年)
“自西洋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广东)顺德县志》(1853年)
A.因价格低廉而行销中国B.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壮大
C.因自然经济抵制而滞销D.在通商口岸及附近畅销
2023-01-11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1847年,英国议会下院提交的报告书指出,1843—1846年,英商对华正当贸易大多数亏损约35%~40%。马克思也认为“1843年的条约,不是扩大了美国和英国对中国的出口,而只是加速和加深了1847年的商业危机”。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导致了英国贸易亏损B.巩固了中国的贸易优势
C.刺激了英国工业制造D.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
2022-12-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获取战争赔款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控制中国海关
2022-12-04更新 | 720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有80万人,而英国当时全国军队也只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中英兵力如此悬殊,但中国还是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避战轻敌B.国家综合实力的差距
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D.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
6 .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来之风”往往会成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均是开始于中国的南方地区。这是因为当时
A.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B.南方地区率先受到列强冲击
C.南方地区社会矛盾突出D.清政府放松了对南方的控制
2022-05-24更新 | 106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2月新高考适应性考历史试题
7 . 晚清某官员在浙江惨败、江苏危急时承认:“逆船乘风扬帆,虽数百里瞬息可到。我兵调拨接引,陆路则狭窄难行,水路则河狭船小,行走亦复迟滞。彼处之救兵未来,而此处之守兵已溃。”该官员参与的这场战争
A.促使中国政府开展政治变革B.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C.彰显了农民运动的革命精神D.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8 .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接受了西方设定的国际秩序,认识到自身权益是条约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由“天下共主”单方面施恩,而是“恩怨报施,各有其分,不相凌越”。清政府的这一观念
A.以反击列强侵略为核心B.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
C.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化
9 . 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清朝正规军数量一直保持在大约80万一85万名,其中包括60万绿营、20万一25万满洲八旗。同时,从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叶,清朝的常规军事支出也一直固定在约2600万两白银。这说明清政府
A.无视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B.解决了与其它民族的矛盾
C.财政困难制约了军队发展D.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022-03-29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来,英国人多次要求进驻广州城,地方官员交涉无果上奏朝廷。道光帝指示:“该督等惟当持以镇静,俟其续请时,即告以贸易之事,期于彼此相安,今欲更改旧章,人心必为疑怪,粤民素称强悍,且恐良莠不齐,傥或滋生事端,彼此均为不便。”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外交观念萌发B.民众是反侵略的中流砥柱
C.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D.社会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2022-03-20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