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1840年,以英国女王为代表的主战派,以九票之优势,通过了议会审议,发动了对华战争。终于轰开了清王朝的大门,清朝被迫开埠通商。这表明鸦片战争(       
A.是英国对华政策的必然结果B.是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的要求
C.体现了英国君主专制的特点D.反映了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目标
2022-12-2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八)(11页)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该条约规定的内容有(     
①领事裁判权   ②割让香港岛   ③开放五口通商   ④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8年,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种变化表明(     
A.五口通商的危害减弱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不平等条约危害加强D.国人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4 . 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一些知识分子往往把近代中国的“变局”与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的局面相提并论,中国已不再是天下的中心,而是世界上众多国家之一。这体现出,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     
A.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动摇B.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了削弱
C.传统大一统观念遭遇挑战D.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代前期政府想方设法破坏华侨社会,要么颁诏召回,要么要求各朝贡国押解华侨归国。1860年,清政府第一次从国际法理的立场关注华侨并对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相关政策加以保护。据此分析,晚清政府侨民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晚清政府对大清子民的持续关爱B.朝贡外交已经被近代外交所取代
C.华侨经济实力足以弥补晚清财政D.受西方人权观念和国际法的影响
6 . 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加剧,帝国主义的原料掠夺贸易促使中国农产品商品化,与此同时,围绕着大宗农副产品出口的增长,相关民族加工工艺同步获得发展。这表明(     
A.农副产品贸易处于顺差状态B.列强经济侵略具有双重性
C.国内经济作物得以长足发展D.民族工业产生条件已具备
7 . “臣等伏思该夷所请各条,虽系贪利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止,尚非潜蓄异谋。与其兵连祸结,流毒愈深,不若姑允所请,以保江南大局。”与此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B.《中法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曾于1729年和1799年颁布法令,禁止鸦片进口,但由于这一贸易非常有利可图,以致中国官员接受贿赂,允许走私。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鸦片战争。这说明(     
A.商品输出引发鸦片战争B.法制建设防止发生战争
C.政府腐败导致外敌入侵D.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外流
2022-07-27更新 | 559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9 . 马克思说,自1842年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形成了特有现象:中国出产的茶叶和丝向英国的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英国工业品输入中国的数额整体来说却停滞不变。这一局面( )
A.反映了马克思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B.表明中国的传统经济继续引领世界
C.体现了自然经济主导下中国市场特色D.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出超地位
10 . 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
嘉庆朝(1790—1820)744
道光朝(1821—1850)14119
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
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
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