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
A.虎门销烟池遗址B.电影《林则徐》
C.虎门销烟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D.[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年)
2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确理解是
A.国家的一半是殖民地,另一半是封建社会
B.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专制因素又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
3 . 鸦片战争前,外商与海关几乎没有“直接的往来”。按照《南京条约》的规定,“外商就和海关发生了直接关系,并且在每一个步骤上都有保护”。这表明,《南京条约》
A.赋予了外商大量权益B.调整了中国海关制度
C.密切了中英间的交往D.使中国大门被迫打开
4 . 近代有诗云:“眼看时事息肩难,欲挽颓波酌猛宽。集议休教同筑室,领军何必竟登坛。苍生果自防枭毒,丹笔奚劳触豸冠。凭仗儒宗主风教,请纡筹策逮粗官。”文中“苍生果自防枭毒”是指
A.邓世昌黄海战役殉国B.林则徐虎门销毁鸦片
C.刘铭传英勇抗击英军D.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8次组卷 | 11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020-01-10更新 | 1773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部的侵略与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玉《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摘编自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三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四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简要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以中华民族觉醒为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9-06-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广州的生丝出口量从1845年的6787担下降到1847年的1200担。对广州生丝出口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贸易政策发生了变化
B.战争对广州破坏严重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生丝产量的大量减少
9 . 长江边的静海寺内有一尊1.842米高的铜钟。每年8月29日,南京市民都要在此举行撞钟仪式,以牢记历史,警示后人。与该钟有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南京条约》签订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 历史图片往往能真实地折射大量的历史信息,以图说史是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与哪些侵华战争有关?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有一场著名的海战,其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此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涉及江苏的城市是哪个?该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什么?
(3)图四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哪次战争、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4)由上述图片串起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