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     
A.与清朝关系友好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
C.侵犯了中国领土D.破坏了中国的朝贡体系
2 .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一般都是根据儒家经典进行命题的,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均被视为异端而不予考察。然而在晚清的某次殿试中,题目中却出现了“孙子练兵,吴子治军……淮南子兵略训”等字样。这一变化说明,晚清时期
A.儒家思想已丧失主导地位B.统治者从诸子学说中寻求方法
C.官方意识呈现多元化局面D.西学的传入促使诸子思想复兴
2021-09-08更新 | 507次组卷 | 9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近代史-考点03晚清新旧思潮碰撞
3 . 下表反映了1871-1893年美、英、日、俄四国对华贸易比重变化(单位:%)其中与①所示国家有关的是
年份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
1871—187334.752.90.514.10.23.33.71.7
1881—188323.833.33.712.40.27.34.92.4
1891—189320.411.34.59.80.68.64.77.2

A.提出门户开放,共同宰割中国B.发动鸦片战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C.提出二十一条,妄图独占中国D.出兵侵占伊犁,制造西北边疆危机
4 . 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
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9-06更新 | 5245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历史高考真题
6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这反映了中国外交
A.植根于自然经济的朝贡外交B.始终能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C.天朝上国虚骄下的平等外交D.渗透了法家思想和夷夏之辨
2021-09-06更新 | 837次组卷 | 15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近代史-考点01晚清政治统治危机与救亡图存
7 .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
B.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
C.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闭关锁国
D.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概括侵略的全部影响
2021-09-0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8 . 英国领事在福州枯坐3年后,于1847年报告说,“并无英船或其他外国船只来此贸易,也并没有真心诚意地来考察过商务情形”。到1850年,福州一共有10个外国人,其中7个是传教士。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仍坚持闭关锁国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牢固
C.受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D.西方无意开展对华贸易
2021-09-03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近代史-考点02晚清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9 . 鸦片战争前,世界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
2021-08-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10 .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2021-08-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