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D.领事裁判权
2022-12-06更新 | 754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据冯桂芬《显志堂稿》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据此可知(     
A.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状况B.英国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
C.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D.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蒋廷黻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样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这段话中体现了他观察历史现象的主要思想方法是(     
A.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B.以主观认识代替客观事实
C.在特定历史背景中解释历史D.以平民阶层视角观察历史
4 .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2022-10-15更新 | 444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在一份报告中写到:“即使迫使中国同意英国货可以不交纳任何捐税进入各省内地,也不会造成中国人的消费量有所增加的……后果。”这一结论的得出是由于当时中国(     
A.手工生产的质优价廉B.民族工业的有力竞争
C.传统经济的顽强存在D.民众的爱国排外情绪
6 . 阅读下列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至图三条约各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
(2)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为什么?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在条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022-08-26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数量猛增,内容上不像以往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大幅度增加中国时政评论、贸易与商业新闻和评论、商业广告等内容。这些变化
A.符合西方扩张在华利益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深入
C.提高了基督教的影响力D.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8 . 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对时势进行解释:“(欧美国家)譬如桀犬狂吠,本不足以论是非,及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贴服。”“所赖通商为该夷养命之源,税例之增减多寡,即关夷情之向肯从违,若过为搜剔,则恐致反复”。这表明当时
A.御侮策略取得一定成效B.外交理念亟待转变
C.朝贡贸易体制得以维持D.近代主权意识增强
9 . 鸦片战争后,浙江的南浔镇辑里丝开始大量出口。湖南、福建的农民开始大量种植茶叶。他们将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这种状况(       
A.能够加速农村社会经济转型B.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D.表明中国日益沦为西方附庸
10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商民皆困,出现“道光萧条”;19世纪后期,西方银价下跌,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同时清廷还大发银票、宝钞,铸铁钱等,造成通货膨胀,形成“光绪萧条”。二者共同反映出
A.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安全B.工业革命提升西方商品竞争力
C.条约体系阻碍中国经济转型D.政局动荡影响清王朝金融调整
2022-03-22更新 | 710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