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2023-05-19更新 | 511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与图一、图二和图三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史实(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和图四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外流白银达600万两。1821—1834年朝廷颁布禁令8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这些现象(     
A.暴露了晚清社会的危机B.萌发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点D.扭转了清朝贸易的逆差
2023-02-04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近代史的某一时期,“虽然已开始虚心地研究西方,但是中国人关于西方的观点仍然受到误解和思想、制度上的惰性这两者的限制。由于拒不考虑外国的现实情况,中国没有形成一种全国规模的紧迫感,直到更强烈的震动使之大吃一惊。”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23-01-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     
A.英国的坚船利炮B.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自守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清朝前期巩固疆域措施示意图的草图


材料二:阅读下列图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专设掌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指出清政府在图中④处采取的措施?并以西藏地区的治理为例说明清朝“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反映的主线是什么?图二《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
2022-12-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漫画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有效地描绘特定的生活或时事。下列选项内容出自如图漫画描绘的条约是(注:南京旧称江宁)(     
A.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割让香港全境给英国
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D.外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必须协议
8 . 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D.领事裁判权
2022-12-06更新 | 76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描述了清政府与列强签约中的部分条款的态度,这反映出清政府(     
A.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B.仍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D.展现大国外交的博大胸怀
2022-12-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息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偿补原价。

——中英《南京条约》(部分)

材料二   夏燮(1803~1875),安徽当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承家学,与兄弟相互砥砺,自相师友。他历任江西永宁、永新等县知县,“公余之暇,手不释卷”。他不惧时忌,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求“治乱之源”为旨趣编辑了《明通鉴》,并反复强调“义取简明。不主褒贬”,“凡有立论,皆有凭据”。他搜集当时的奏语、函札、条约章程等原始资料,整理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的中外关系史事,并参考魏源的《海国图志》,反复修订,于1865年完成《中西纪事》。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真实记载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学名著,也是近代第一部当代史和国际关系史专著,为揭露英、美等列强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他还著有《泰西裨闻》等,被后人誉为“一代史家”。

——摘编自高鸿志《夏燮与〈中西圮事〉》等


(1)根据材料一,请你从研究19世纪的国际关系视角分析说明《南京条约》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夏燮对19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学的主要贡献。
2022-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