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中特别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若日后“有何优待别国商人之处,应照最优之国以待中国商人,用昭平允”。其后中意、中奥通商条约,也都添加了类似条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B.初步实现了外交近代化
C.为赴外商民争取了权益D.废除了片面最惠国特权
2 .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技术成熟后,由英国向法、德、美等国传播,稍晚些影响到俄国和日本。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欧美多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表现尤其惹人注目,“德国制造”成为了精品的代名词,这让拥有众多商品倾销市场的英国黯然失色。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     
A.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导致了西方列强两极分化
C.为商业的革新指明了方向D.受到国际市场的强烈影响
4 . 1858年的某条约规定:大清大皇帝允“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之后,其它列强也与清政府签订类似条款。这类条款的实施
A.使黑奴贸易彻底成为历史名词B.形成苦力贸易推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繁荣D.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所属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②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③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④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A.④①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
6 . 1867年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赵烈文做此判断的依据是,当时(       
A.地方独立性增强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各军阀拥兵自重D.西方经济文化侵略深入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人下的美国形象(节选)

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带有"夷族"色彩的"兀兴腾"统一改译为"华盛顿",并把华盛顿比之于陈胜、吴广。
郑观应《易信》(1875年)认为"美国秉性守礼,风俗庞厚,与中国素无猜嫌,积极主张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
崔国因《出使美日秘日记》(18891893年)对美国议院制度赞赏有加,认为"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焉耳"。
邹容《革命军》(1902-1903年)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蓝本,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方案。

——摘编自贺昌盛、黄云霞《被塑造的"他者"——近代中国的美国形象》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25更新 | 46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99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处海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在福州、上海、九江、南京、张家口、伊犁、蒙自(云南)亚东(西藏)等地设立海关共82个,其中69个是根据条约要求,13个是自设,分布遍布沿海、沿江和沿边。海关的设立适应了
A.列强侵略扩张的要求B.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外经济联系的需要
10 . 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签订的几个条约彻底打碎了中国自以为是的封闭体制,二十年蹉跎徘徊后终于踏上向西方看齐的轨道,外国人员在条约保护下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出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