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以“施恩”心态对待条约关系,挪威等小国也与其签约,通过“一体均沾”轻易地获得英、法、美所获条约特权。同治八年(1869年)签订的中英《新定条约》,以“中国允”“英国允”的方式首次确认了中英双方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这一变化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的消亡B.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救亡图存思潮的盛行D.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
2 . 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中特别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若日后“有何优待别国商人之处,应照最优之国以待中国商人,用昭平允”。其后中意、中奥通商条约,也都添加了类似条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B.初步实现了外交近代化
C.为赴外商民争取了权益D.废除了片面最惠国特权
3 . 《天津条约》规定:“此次新定税则并通商各款,日后彼此两国再欲重修,以十年为限,酌量更改。”1868年,清政府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出洋与各国交涉修约事宜,同时任命英国人柏卓安及法国人德善参与交涉。材料表明
A.清廷主动接受近代外交体制B.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修约谈判
C.清政府面临的外交环境艰难D.贸易谈判是当时中外交涉的重点
2022-05-31更新 | 394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兴华学校与镇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这表明
A.俄国强烈反对英法侵略中国B.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开始出现
C.西方列强在华矛盾得到解决D.中国边境的领土安全存在隐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885-1890年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图示信息表明
A.香港成为最早的贸易中心B.区域经济不均衡性加剧
C.传统的贸易格局开始转变D.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6 . 法国海军上尉帕吕在回忆录《远征中国纪行》(成书于1863年)中写道:“八里桥(东距北京通州八里)一役,联军弹药耗尽急需补给,可就在此时,清军首领僧格林沁撤退了,沿着石板路逃回了北京圆明园。”八里桥战役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7 .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A.打开中国门户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2021-08-27更新 | 577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清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之后,作为其附约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开始落实。其中第十款规定:一、关于海关任用洋员一事,“各口划一办理”;二、“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法、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这些规定
A.推动了清政府的主动开放B.扭转了中国外入超局面
C.扩大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9 . 应英方的要求,《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凡传基督教者,清政府应一体保护。”“英国人有权雇佣华人,可在各口岸并各地方租地盖屋,建立教堂、医院、墓地。”这一规定
A.开启西方基督宗教传入中国之旅B.旨在为其在华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C.便于西方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D.益于三教融合促进中国文化发展
10 . 1858年,英法联军一路北上,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帝在不得已接受之后又反悔了,原因是不能容忍西方的使节带着家属在北京建立公使馆(《天津条约》第三款)。作为取消这一条款的交换条件,他提出从此以后外国商品的关税全部免除。此举
A.旨在牺牲经济以换取政治威信B.说明政府的主权意识明显增强
C.反映政府主动适应贸易自由化D.导致英法联军发动新-轮进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