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下图是法国铸造的一枚英法联军银质纪念章:正面是拿破仑三世头像,反面为“大沽——张家湾——八里桥”路线图,配有深蓝色中文“北京”二字黄色缎带。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镇江清朝将领海龄抗击侵略斗争有劳无功
B.清朝与法国签订的《黄埔条约》得到落实
C.清朝半殖民化半封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西方列强在清朝通商口岸获得开设工厂权
3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与夷人打交道的外交事务,交给本无外交权的地方封疆大吏去办理。清政府的这一做法
A.顺应了时代变化的需要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C.遏制了列强的在华势力D.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外交
5 . 1863年到1891年西方国家在华主要机器工厂和主要经营内容如下表,这些企业的创办
A.说明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占据主导
B.表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
C.反映了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料掠夺
D.体现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6 . 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 史现象归结为“冲击一反应”模式。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维新变法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辛亥革命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7 . 晚清时期,“总署(总理衙门)外交”和“地方洋务体制”长期并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谕准各省将军督抚“一律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之衔”,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处置外交的权力。这表明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央集权受到了挑战
C.符合外交近代化趋势D.总理衙门的地位下降
8 . 咸丰皇帝在批准《天津条约》之后,又令桂良等在上海利用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宁愿免除关税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了清政府
A.重视捍卫国家主权B.仍然固守华夷观念
C.熟悉国际外交惯例D.重视维护政治利益
9 . “清朝开放了!几天前,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从此以后)每年我国都可以向北京城派驻一名全权公使,其逗留时间亦无限制。”近代法国《环球画报》的这则报道与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