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武汉,在哭!这座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正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武汉从明清兴起,经历了近代的艰难曲折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后,已从一个较封闭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型为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心城市。历史上,武汉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不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材料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出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材料三:


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武昌首义纪念碑

材料四:(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百度百科

材料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的商业状况。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都会的地理优势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哪一次战争期间?与第一批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汉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图片反映了哪一场伟大革命?如何理解这场伟大革命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的作用?
(4)据材料四,你怎样理解“踏上新的征途”的含义?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地位。
(6)材料六中“一桥飞架南北”指哪座桥?属于哪一建设计划的成就?该计划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7)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为武汉抗疫胜利凝聚精神力量?
2020-04-0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历史学术热点与时政历史透析-专题02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打响武汉战“疫”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获取更多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大量西北东北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1895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如下图)   

                                        ——《光明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①:         ;②:        
          ; ④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为什么高1.842米?
(3)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代中国人应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3 .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下图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泊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2019-09-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材料二   



图2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指出图1中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其分布特点。
(2)指出图2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形成的经济根源?说明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现象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扬子江游记

1877年10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特约记者T.W.K在该报上发表了《在大清国的心脏旅行——扬子江游记》一文,写道:

蒸汽火轮在扬子江上定期航行运营已有15个年头了,这项业务最初还是由美国公司发起的(注:1862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首开汉口至上海航线)。扬子江上每个航段的地方政府都有权对过往商品课税,而每个航段又有小官吏与官卒设置的关卡要强行收费。每艘大清国货船按规定都必须停船交捐。根据大清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条约,外国人可以不理会这些“敲诈”,外国商业行会的成员通行不受侵害,他们只需交纳商品的进口关税和货物抵运地的当地税即可。

直到今年3月,扬子江的航运权才最终落到美国人手里,这偶尔还遭到英国人的反对。我回程搭乘的火轮名为“江庆号”,这条船是在纽约建成的。去年这家美国公司卖给了大清国的一家轮船公司(注:轮船招商局),这家清国公司全由当地的股东、董事和代理商们组成。我是从一位清国人那里买的船票,他写英语的速度与我相当,但写得比我还更规范些。这家轮船公司在每条船上都派有两名清国执事,他们参与办理所有货物和统舱乘客的承运手续。

进一步开放大清国的内陆港口越来越有必要。距汉口400英里的宜昌是首选口岸,它不久前向外国商船自由开放,大清国的亲王和当地政府官员与美国领事及随从一起参加了开埠典礼,穿着各式衣服的老百姓也前来助兴。我们的星条旗在领事馆前冉冉升起,这是在扬子江出海口1000多英里的大清国内陆地区首次正式地升起外国国旗。清美之间的友谊得到了认可。但是,宜昌作为交通港口的希望仍未完全实现。汉口的外国和清国商人都反对进一步开放扬子江沿岸其他内陆港口,扬子江上的船工们也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们都不愿意看到蒸汽火轮抢走他们的生意。然而毫无疑问,只要耐心等待,不用多久,我们火轮的汽笛就会打破扬子江上各个口岸的沉寂,勃勃的商机也必将出现在整个扬子江流域。


问题:
(1)材料反映出外国人在清国有何特权?这些特权与哪个条约直接相关?
(2)从该史料中可以提炼清国的哪些重要特征?
(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记者的游记?
2019-04-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材料一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2018-10-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在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160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是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关税,并与法国等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世界市场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中国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英国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018-08-3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拓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二无论什么时候关于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国的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市;二、争取长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列的内容,英法两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吗?简述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的关系。

9 .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扼要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这四次反侵略战争最后都失败了,中国战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从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据《清德宗实录》等整理
问题:
(1)材料一“……”处的条款内容可能有哪些?清政府处于什么心态
(2)材料二中(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指什么?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近代“夷务”观?
2016-11-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4月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