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861年至1862年期间,英、法、俄、美等国陆续在北京设置使馆,但外交团并没有立刻组织起来。1864年美国公使蒲安臣在致本国上海总领事的一封信中,以外交团领衔的口吻,提到他与英、法、俄三国公使达成六项对华共识。这表明
A.传统外交渐向近代转型B.列强对华政策达成一致
C.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D.晚清外交面临更大挑战
2 . 1868年,英美领事与上海道订立了《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该章程规定:“凡不作商人之领事馆及为其服役并雇用之人,未得该领事馆允准,不得拿获。”之后,列强还设立了领事法庭、领事公堂、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等在华审判机关。这一系列举措
A.完善了中国近代的司法制度
B.使中国在涉外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
C.促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D.表明清延主动寻求外交的近代转型
3 . 1854年至1860年间,清政府设置了上海、广州、汕头3处海关;1861年至1895年间增设了福州、汉口、温州、芜湖(安徽辖地)蒙自(云南辖地)等12处海关;1895年后又增设了沙市(湖北辖地)长沙、哈尔滨等15处海关。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保护B.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关税缓解了政府财政紧张D.西方列强侵略不断深入
4 . 1851年,清政府一改鸦片战争后对基督教弛禁的态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基督教,在处理教案时对教会也持强硬态度。1860年后,清政府却删除一些禁教规定,处理教案时更多的是偏袒教会。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社会主要矛盾的迅速转换
C.传统外交体制在曲折中瓦解D.国内政治局势的复杂变化
2021-12-30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引发欧洲列强进行的海上角逐中,英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牙齿,开始向海上霸主的目标迈进。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而英国议会,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持久而重要的核心作用。英国从1651年起三次对荷兰开战,强迫荷兰接受其维护英国利益的“航海法”。这项立法可以说是英国开始建立自己殖民帝国的第一项重要举措。总之,从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看,英国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着这一模式:依靠海洋贸易发展自身,按照贸易原则调整国家的政治机器,为了增强贸易的实力推动工业和技术革命,为了市场和原料而不断打击各种竞争对手,为了成功打击对手而强化海军的优势地位。最终,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

——摘编自陈晓律、叶璐等《海洋意识与英国的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除了解西方国家地理知识以外,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国本土的海洋地理及测绘类的著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傅兰雅主持翻译的《海道图说》等著作相继翻译出版,这使得晚清海防地理与测绘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是近代中国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在军事研究层面实施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翻译活动,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领域之广,翻译成果之丰,是中国翻译史和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它调动了当时政府、军方和民间的大量资金和技术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军事研究与翻译领域最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2-02-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成立后,总税务司一职长期由英国人担任,各口税务司和海关的高级职员也都由外国人充任。如同治十二年海关行政部门共有93名外国人,其中英国人58名,美国人8名,法国人12名,德国人11名,其他国家人4名。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B.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