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以“施恩”心态对待条约关系,挪威等小国也与其签约,通过“一体均沾”轻易地获得英、法、美所获条约特权。同治八年(1869年)签订的中英《新定条约》,以“中国允”“英国允”的方式首次确认了中英双方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这一变化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的消亡B.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救亡图存思潮的盛行D.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
2 . 中国海疆辽阔,可是一直有疆无防。但是19世纪70年代后,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训B.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思想
C.甲午战争威海之战教训D.列强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
2020-12-23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4“福建舰“航母下水——海防与强军-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3 . 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25日,英法联军舰队14艘(其中英国军舰11艘、法国军舰2艘、美国军舰1艘)不宣而战攻打天津大沽口炮台,并强行驶入海河。天津守军英勇还击。这次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以后清军抗击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仗,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唯一的一次胜仗。由此以后
①大沽口炮台成为近代中国最坚固海防工事
②天津的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③中国的海军开始步入近代化
④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洋务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0-04-13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线上)历史试题
4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晚清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
B.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
C.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D.清政府试图曲线维护国家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商埠16处。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这些开放在沿海、沿江的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被视为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这反映了
A.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产生建设性影响
C.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最先近代化的沿海城市成为列强侵华基地
2019-05-04更新 | 428次组卷 | 7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四单元村落、集镇与居住环境(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