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1867年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赵烈文做此判断的依据是,当时(       
A.地方独立性增强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各军阀拥兵自重D.西方经济文化侵略深入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以“洋药”之名纳税,税率定为每100斤鸦片税银30两,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这(       
A.破坏了中国社会生产力B.减少了中国的关税收入
C.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D.巩固了清政府专制统治
2022-04-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858年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其中第七条规定:“英商不论向内地输入或由内地出货物,应纳的子口税都要交给起运口岸的海关。”这一条款(     
A.体现了中国关税征收的简化B.反映了英国扩大商品输出的企图
C.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
2022-03-2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8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1864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传入中国,此后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法著作,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这反映了
A.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国际法能保障平等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制度
5 . 下表为1864—1874年外籍船只进出上海信息统计表。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进出关船舶总数量年均值(艘)每艘船的吨位均值(吨)
1864年—1869年15022447
1870年—1874年14639540

A.中外经济联系缩减B.上海贸易优势弱化
C.远洋航运显著进步D.近代民族航运落后
6 .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并规定须保护传教士,清政府为此颁行相应法规。同治四年,某英国人被江西地方官羁押,同治帝降谕:“当按照条约办理,何得率行羁禁”,“别经查出,必将该地方官从重治罪”。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A.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B.内政外交被列强完全控制
C.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D.中央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
7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99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铜钱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通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9 . 1855年,美国驻华公使伯驾在对华修约问题上,认为“必须采取强硬手段”,英国政府代表包令也表示“用孤单的行动而不伴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就没有希望从中国取得任何重要的让步”。由此可见
A.英美对华态度存在根本分歧B.列强企图借助武力维护利益
C.“亚罗号”事件是精心策划D.清朝政府面临内外交困局面
10 . 1874-1890年,清廷先后向英国汇丰银行借债17笔共2897万两白银,占清廷外债的七成,这些借款以海关、盐税、厘金监督权以及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担任为交换条件。这
A.造成了清廷税收来源的丧失
B.推动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C.加深了晚清半殖民地化程度
D.造成了英国垄断中国金融的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