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1878年,根据赫德的建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各驻外公使发出通告,要求他们向所驻国阐述中国在条约问题上的利益要求。1880年,在中德修约交涉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明确表示,“中国所开,德国既未能照办;德国所请,中国亦难以允行”。其后双方各自让步,签订《续修条约》。这些举动说明清政府(       
A.否定了传统的宗藩体制B.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
C.开始改变传统外交观念D.近代修约意识有所觉醒
2 .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由两广总督兼任。1861年,为适应和西方国家交往的需要,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上述变化反映了(     
A.外交体制逐渐近代化B.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C.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D.清廷政治制度全盘西化
3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4 . 1864年8月总理衙门颁布条例∶“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作主。……客口税务司、总办、扦子手、头目四项、若有不妥,由总税务司一人作主撤退”。这种英人控制中国海关的现象,其直接影响是(     
A.便利了列强对华拓展市场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导致了经济结构开始变动D.削弱了清政府统治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8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天津条约》获取了在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权益,但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东三省、天津和北京,而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点地区。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东南互保”符合列强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
C.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D.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东南沿海
6 . 1858年,清廷派钦差大臣与英法谈判,希望通过减免关税来消弭《天津条约》的某些条款,如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条款。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     
A.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权益B.固守天朝观念昧于世界大势
C.逐渐实现了外交近代化D.已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7 . 1858年的某条约规定:大清大皇帝允“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之后,其它列强也与清政府签订类似条款。这类条款的实施
A.使黑奴贸易彻底成为历史名词B.形成苦力贸易推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繁荣D.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
8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0868次组卷 | 6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二中、仙游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为商埠后,武汉对外贸易急剧增长。20世纪最初10年,汉口的外贸总额保持在白银13000万两上下,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C.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2022-06-04更新 | 388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天津条约》规定:“此次新定税则并通商各款,日后彼此两国再欲重修,以十年为限,酌量更改。”1868年,清政府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出洋与各国交涉修约事宜,同时任命英国人柏卓安及法国人德善参与交涉。材料表明
A.清廷主动接受近代外交体制B.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修约谈判
C.清政府面临的外交环境艰难D.贸易谈判是当时中外交涉的重点
2022-05-31更新 | 389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