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坐军舰“羚羊号”停泊于大沽口,准备进京与总理衙门接洽并递交国书,逗留期间发现了大沽口拦沙江外的三艘丹麦商船(时值普丹战争爆发),李福斯立即指示军舰追赶并扣押了三艘商船。按照国际法一般原则,交战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缉拿敌国商船的,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国际法都规定:不得在中立国领海行使这项权利。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以《万国公法》的相关条规为依据,照会李福斯“在中国洋面,扣留别国之船,乃显系夺国之权”,李福斯最初以扣留商船之地属于公海范围、自己无全权处理此事为由,拒绝解决此事,但都被奕䜣一一照例驳回,同时奕䜣要求“另请真正有权之员前来”处理此事,最终迫使李福斯承认“咎在我国”,释放商船并赔偿1500元银洋。

——摘自况落华《大沽口船舶事件:晚清外交运用国际法的成功个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沽口船舶事件最终得以妥善解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沽口船舶事件的影响。
2 . 19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李鸿章幕僚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材料表明中国当时
A.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C.维护了国家司法主权D.半殖民地程度在弱化
2023-03-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欧美商会的赞助下,德国人李希霍芬(1833-1905)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考察了当时中国18个省中的 11 个。应商会要求,李希霍芬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考察过程中,他向普鲁士和北德意志联盟提出一系列外交建议和报告。他对山西尤为关注,对山西进行的地质勘探和调查是千百年来对山西首次进行的详细地质调查,为人们了解山西的地质条件和矿产储量开辟了大门。他的“山西的煤炭储量有18900 亿吨,足供世界人民使用上千年”的推测,使国人第一次对山西的煤炭储量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山西这一煤铁之乡为世人所知。李氏之后,欧美人士之来华调查者踵相接。李希霍芬主张以开采煤田的形式,使外国资本更容易进入中国。

――摘编自张泽念《李希霍芬调查与晚清山西矿业》

材料二 李希霍芬考察中国回国后,出版了五卷本《中国:亲身旅行及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该书主要谈及中亚及中国山脉的构造及其对居民迁徙的影响,其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各省的地质地理考察成果和中国古生物化石等,初步建立了中国南、北方大致的地层系统。在第一卷中,他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一名。该书早年传入我国,成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发轫期之重要参考书。1933 年,李希霍芬诞辰百周年纪念,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创始人、奠基人之一的翁文灏先生发文指出,“中国地质学之巩固基础,实由德人李希霍芬氏奠之。”

――摘编自潘云唐《李希霍芬在中国地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希霍芬中国考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希霍芬中国考察的影响。
2022·湖北·高考真题
4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230次组卷 | 3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辽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1年至1862年期间,英、法、俄、美等国陆续在北京设置使馆,但外交团并没有立刻组织起来。1864年美国公使蒲安臣在致本国上海总领事的一封信中,以外交团领衔的口吻,提到他与英、法、俄三国公使达成六项对华共识。这表明
A.传统外交渐向近代转型B.列强对华政策达成一致
C.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D.晚清外交面临更大挑战
6 .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前夕,天津的一些铺户、船民、盐民等自发要求彼此联络,共御外侮,当地官员连忙上书表示“民情汹汹”“盗贼四起”,并将有限的军力用于压制商民。这最能说明当时
A.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封建政府和人民大众矛盾尖锐
C.天津民众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7 . 1868年,英美领事与上海道订立了《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该章程规定:“凡不作商人之领事馆及为其服役并雇用之人,未得该领事馆允准,不得拿获。”之后,列强还设立了领事法庭、领事公堂、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等在华审判机关。这一系列举措
A.完善了中国近代的司法制度
B.使中国在涉外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
C.促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D.表明清延主动寻求外交的近代转型
8 . 据《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今博士函》(1854年)记载: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上述记载在哪款条约中实现
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望厦条约》D.《天津条约》
2022-05-0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届辽宁新高考历史之押题卷06
9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82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这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