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规定:中国需与列强互相派驻外交使臣。于是,1860年起,列强国家纷纷派遣使臣常驻北京,处理外交事务,但清廷却迟迟不肯派使臣到其他国家去,认为若清廷派使臣到其他国家去,就是自取其辱!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平等的外交原则B.仍然以天朝上国而自居
C.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D.固守传统闭关锁国政策
2 . 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诸多特权,但未能将鸦片贸易合法化;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获得了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的特权。这一变化,源于英国意图(     
A.彻底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开始用鸦片毒害中国人D.破坏中国的锁国政策
21-22高一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3 . 清光绪元年,有人描述中国的航运情况时说:“(外国轮船)侵寻而及内江,自汉口以下,各船废业者逾半。”与这种状况的出现直接有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
2022-05-29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这表明
A.俄国强烈反对英法侵略中国B.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开始出现
C.西方列强在华矛盾得到解决D.中国边境的领土安全存在隐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求两益”的观念被贯注于新订条约之中。清政府与秘鲁、巴西、墨西哥等国的新订条约均体现了这一思想。中秘交涉,秘鲁使“必欲援照各国和约通例”,清廷“不肯一语放松”。这表明清政府
A.致力于修订旧有条约B.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C.仇洋和排外思想浓厚D.外交观念趋向近代化
6 . 下图是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第四章 西力冲击(下)(一八五〇至一八六〇)
第一节 _____
第二节 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A.英国的炮舰政策B.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C.西方国家的携手D.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
7 . "它发端于广东一阳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欧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是对近代某一侵华战争的描述,属于这一战争后所签订条约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到之处,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英法联军。这种“袭击”在英媒的大肆宣扬下,遭到欧美国家的强烈谴责。对当时中国民众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A.盲目排外加剧中外矛盾B.是为维护民族生存而战
C.违反国际规则而遭谴责D.有效遏制了列强的入侵
9 .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11-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北师大遵义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如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2022-04-03更新 | 231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