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昔日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下表是关于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各方记录

据此可以认定的是
A.英军放火是报复行为
B.法军深入圆明园但未放火
C.英军参与火烧圆明园
D.英军火烧圆明园纯属意外
2019-07-05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18-2019学年新高考选科高一下学期摸底历史试题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园明园的各方回忆如下表:
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当晚正在北京城内办理亭务,“遥见西北火光冲天”,不胜惊骇。遂认为园内殿座数处,已于6日晚遭火烧。
学者李慈铭(居住北京城内)当日日记中记载“夷人烧圆明园,夜光达日烛天”。
法军将领蒙托邦晚上七点左右行军至圆明因,为防止清军埋伏,命令在圆明园前院宿营,没有深入圆明园。
英军将领格兰特英军步兵向圆明因行军途中迷路,夜宿喇嘛庙,彻夜燃起篝火,并向附近土堆发射炮弹,以便于与联军取得联系。

据此可知关于圆明园事件的记载。
A.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B.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
C.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D.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
3 . 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下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17世纪以来中国

A.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B.地方官员主要职能的变化
C.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
D.从闭关锁国走向主动开放
4 . 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示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
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
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商埠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列强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A
B.B
C.C
D.D
5 . 下表是关于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统计数据,而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合理的认识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B.清政府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停滞
C.战争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
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6 . 下表为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掠夺原料、开拓海外市场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B《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南京条约》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新途径
D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
时间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
1859年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
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
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
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8 .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

A.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9 .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A.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10 . 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
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
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南京、苏州等地为商埠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