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2 .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家书中写道:“自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多数民众反感禁烟抗英
C.官府政治腐败严重D.部分国人民族意识淡漠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3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7次组卷 | 168卷引用: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贸易额上占绝对优势。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不包括鸦片走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闭关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B.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C.中英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的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这一状况的出现
A.导致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B.根源于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重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D.将改善中国外贸的不利局面
6 . 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2021-06-09更新 | 1267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21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840年的这场中英战争与其说是为了鸦片,不如说是为了通商;曼彻斯特比东印度公司更支持这场撬开中国市场的战争。虽然人们都承认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但为了不让机器停转,就不能放弃这个诱人的市场。”该言论揭示出
A.鸦片战争具有反侵略的一面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拓展
C.英国旨在打开中国市场D.为殖民扩张辩护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77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受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2021-03-08更新 | 8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前,诗人龚自珍曾写诗描述当时社会:“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昂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材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C.清朝吏治腐败严重D.清朝边疆危机严重
10 .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最主要是为了
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
2020-12-18更新 | 27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