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2 . 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获取战争赔款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控制中国海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截至1840年,英国《泰晤士报》涉及中英鸦片贸易的报道共计128篇,它从经济和法律等多个维度制造近代早期中英之间的“冲突对立”。在此类报道的持续渲染过程中,中英贸易问题升级为涉及国家间国体、法制和外交的政治问题。这些报道(       
A.揭示了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后B.体现出中英贸易地位的不同
C.助推了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D.借助舆论批评中国禁烟运动
2022-07-01更新 | 19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家书中写道:“自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多数民众反感禁烟抗英
C.官府政治腐败严重D.部分国人民族意识淡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鸦片贸易中,英印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按鸦片成本的300%税率抽税,税额总量不断上升。1792年鸦片税占到岁入的5.2%,1812年上升至7%,1822年达到10%。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B.英国工业革命加速推进
C.英印财政依赖鸦片贸易D.中英贸易愈发畸形发展
2022-05-05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6 . 曼彻斯特商会在1836年给英国外交大臣的呈文中提到,广州提供了年达三百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这使我们的印度臣民能够大大增加对我们制成品的消费量”。材料可用来论证(       
A.中国外贸处绝对优势地位B.中英战争对印度的影响力
C.中印市场对英国的重要性D.英国贸易入超局面的改变
2022-03-0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世纪前期,清朝统治者说:“制夷要策首在封关,无论何国夷船,概不准其互市,而禁绝茶叶、大黄,有以制伏其命”,“中华能制外夷者在此,而外夷受制于中华者也在此。”据此推知,清朝统治者
A.世界认知贫乏B.推行朝贡贸易C.禁绝海外贸易D.防范侵略得当
8 .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贸易额上占绝对优势。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不包括鸦片走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闭关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B.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C.中英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9 . 图片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下面四幅图片中的人物与虎门销烟有关的是
A.图一杨靖宇B.图二林则徐C.图三赵登禹D.图四邓世昌
10 . 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2021-06-09更新 | 1267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21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