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一个书生写信给胡夏米(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福省官员,唯将军最喜英国之船进关,卖货税例,乃是将军收管。你船到了福省,代你作个通事,未知用否?”此信反映了
A.“一口通商”外贸体制实际上已有所突破
B.福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
C.官员腐败已经成为清政府政治生态的顽疾
D.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作用
2 .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至少包括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批判精神和良好判断、合理推论的批判思维技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家麦迪逊经过详细的计算处理,曾提出一组数据:直到清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20年,即道光帝立位的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的产出总和十二个百分点,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和日本(3.0%)。这样的数据虽未必完善,但至少表明了一个基本结论,中国在清中叶仍属全球首富。……从中外学者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共识,至少在经济方面,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并不落后。

——卞姗姗《批判性思维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建构》


围绕上述材料,运用批判性思维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证须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 .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
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
4 . 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
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