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世纪初,英国对华贸易商A·马塞松在回答议会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时坦承:“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织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如果装载棉织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这一对话反映了当时(       
A.鸦片走私已取代棉纺织品贸易B.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出
C.英国以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禁烟运动严重损害英国利益
2 . 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南京条约》及附件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     
A.割占香港岛B.片面最惠国待遇C.五口通商D.赔款2100万银元
3 . 下图是位于广东虎门的一座纪念碑,纪念的是近代史上的(       
A.林则徐与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D.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4 . 英国人认为:“(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尔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材料提及的“战争”是
A.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B.传播先进技术C.推翻清朝统治D.传播天主教
6 .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材料提及的战争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代前期的196年中,海禁不过39年,其余157年的海外贸易基本上是开放的。……规定海外贸易在些时最大的港口广州进行,本身就是一种开放,而在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地国家,中国商人均不受“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限制。

——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5年第4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打“闭夫锁国”政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对外政策,你认同材料一、二的哪一观点?请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仅列出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8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8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幅19世纪的对联反映了
A.鸦片战争的灾难B.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C.洋枪洋炮的危害D.科技产生巨大威力
10 . 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A.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贸易合法化C.推广先进技术D.掠夺劳动力
2020-01-17更新 | 836次组卷 | 27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