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B.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C.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该经济数据是外国人所统计,所以不可信
2 . 有学者统计,1840年中国GDP 居世界第一,却被一支只有 4000 人的英军打败;1890年,中国 GDP 约为当时日本的五倍,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北;1900 年中国 GDP仍居世界第三,却被八国联军攻陷。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中国近代战败的原因是
A.中国当时政治结构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中国当时经济结构落后
D.军事落后以及盲目自大
3 . 外贸

材料一   十八世纪后期,在广州、印度和英国之间存在着一种欣欣向荣的三角贸易。中国出口到英国的最重要的货物是茶叶(占贸易总额的90%到95%)生丝、瓷器、大黄、漆器和肉桂;而中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包括毛纺织品、铅、锡、铁、铜、毛皮、亚麻和各种摆设。

1775-181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数据

年份自华输出货物净利(镑)输(入)华货物净亏(-)(镑)对华贸易投资额(镑)
177517792725188663988361
17901794574914263432182313
181018141045484174393106923

材料二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分析1775-1814年间中英贸易状况。要求:材料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利用表中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要求: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021-11-0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数据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1-03-1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15-18世纪的重商主义时代,许多欧洲国家都曾实行垄断性的贸易制度。据学者统计,在道光十七年(1837)前的80年间,粤海关的贸易总值为422716.9万两,是广州一口通商之前整个中西贸易的3.6倍。关于18、19世纪的中欧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西方都曾推行重商主义
B.中国经济水平已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C.海禁政策并未限制中西贸易
D.借一口通商而发动战争是殖民霸凌行径
2023-04-14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6 . 下表1为1765-1789年间英国对华贸易额变化表,表2为清朝乾隆时期国库岁入额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年份输入中国之贸易额自中国输出之贸易额
1765-176911929153190619
1770-177414664662119058
1775-177912414711968771
1780-178413019312083346
1785-178936217635491508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2

年份岁入
乾隆二十八年(176347 063 611
乾隆二十九年(176454 273 814
乾隆三十年(176560 336 375
乾隆三十四年(176976 222 877
乾隆三十六年(177178 940 001

——史志宏《清代户部银库收支与库存统计》

注:上两表中的贸易额及岁入单位均为“银两”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急于开拓中国市场的背景,并说明清朝拒绝进一步与英国通商往来的可能原因。
2021-01-01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
年份18041809181418201825183018351840
银一两合铜钱数919.91065.41101.91226.41253.41364.61420.01643.8

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
A.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
B.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
D.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