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英国伦敦一座专门陈列世界名人伟人的蜡像馆为林则徐塑像。1877年,清朝派驻英国的刘锡鸿参观记载说:“文忠(像)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片烟条约。上华文,下英文。”材料能够反映
A.禁鸦片烟条约成为禁毒典范B.林则徐禁烟的世界影响
C.虎门销烟得到国际普遍认可D.英国政府欺世盗名作风
2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这反映了中国外交
A.植根于自然经济的朝贡外交B.始终能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C.天朝上国虚骄下的平等外交D.渗透了法家思想和夷夏之辨
2021-09-06更新 | 830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有关林则徐广州禁烟的部分史料。据此推知
时间事件及结果出处
1839年3月24日林则徐下了最大的决心,谕令各国商人:一、中止一切中外交易。二、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茅海建《天朝
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839年3月27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宣布,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本国鸦片商人将所有的鸦片交出,由他转交给中国政府
钦差大臣林则徐接到义律表示愿意交出鸦片的禀帖
林则徐收到商馆里各国商人集体签名的禀帖,声称林则徐谕内所指各事,多涉紧要,禀恳林则徐找他们的领事、总管“自行办理”。此后林则徐的各项谕令不再直接对着外国商人,而是发给他们的领事或总管

A.英国干预禁烟埋下了战争隐患单即用B.林则徐禁绝了鸦片的走私
C.中英两国贸易实现了平等互利D.外国商人服从中国的管理
2021-08-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印、中之间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据此可知,英、印、中之间的三角贸易
A.推动亚欧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B.导致中国出现大量白银外流
C.加快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D.提高了印度国际市场的地位
5 .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朝见乾隆帝,虽然没有达到开放通商的预期目的,但对大清王朝的军队设施以及海防布置了解很深。他们甚至在几乎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测定了清朝的海岸线。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的政策使然B.政府的国防意识淡薄
C.英国海上的优势明显D.天朝上国的优势心态
2021-07-06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新高三历史开学考试试题(统编版)-卷01
6 . 清道光年间,士兵的素质令人担忧,“游手失业,恒多窜人其中,甚至吸食鸦片,烟瘾难支。”京城禁旅往往“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问其名色,则皆为巡城披甲,而实未曾当班,不过雇人顶替,点缀了事。”这说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缘于
A.吏治腐败B.军备废弛C.鸦片输入D.观念落后
2021-06-17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A卷)
7 . 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2021-06-09更新 | 1266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大教育2021届高三考前押题历史试题
8 . “1840年的这场中英战争与其说是为了鸦片,不如说是为了通商;曼彻斯特比东印度公司更支持这场撬开中国市场的战争。虽然人们都承认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但为了不让机器停转,就不能放弃这个诱人的市场。”该言论揭示出
A.鸦片战争具有反侵略的一面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拓展
C.英国旨在打开中国市场D.为殖民扩张辩护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77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仿真卷(三)历史试题
9 . 在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的态度始终处在摇摆之中,一会儿禁烟,一会儿又派人议和;一旦战事紧张起来就增派人员死守,战事稍微缓和就下令撤防,以致贻误过不少军情。这表明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人民觉醒程度低B.英国的战争准备充分
C.清廷国防战略的失误D.鸦片走私耗尽了财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1651年和1660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

——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有识之士编译出版的一些著作已经开始涉及海防问题。但译著整体还停留在“编译”阶段,即将西方国家的报刊著作进行摘录、改编和翻译。译员主要是来华西方传教士、中国官员以及幕僚,阅读群体也限于政府及军事机构的主要决策人和部分知识分子。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海防著作翻译出版,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1886年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表现。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1-06-01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