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东印度公司

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60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一批伦敦商人贸易的垄断权,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印度、印尼等国的贸易。英国女王、贵族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参与了投资。
1699东印度公司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中国,发现无人购买。
1720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丰厚利润。
1730东印度公司有五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万余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比高达97.7%。
1736东印度公司开始购买畅销欧洲的棉布“南京布”。
1757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在英国社会个阶层普及。
1773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广州,并垄断了对清朝的鸦片走私。
1797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生产制造的垄断权,利润逐年增加。
1818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鸦片贸易,发动了马拉塔战役,最终控制了印度西部地区。
1829英国国内工业资本家陆续供给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
1833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权。后来东印度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为贷款给印度农民,让其从事鸦片生产,再将收购来的鸦片贩卖到广东。
1858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等


阅读上表,划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主要阶段并进行评析。
2 . 1840年开始,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贩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最大项目。1773年对华鸦片试销成功后,东印度公司把中国作为销售鸦片的主要市场。1832年,英国国会辩论,一致认为:“鸦片税是由外国消费者负担的税收。”这等于是伦敦政府对鸦片贩运承担责任的公开声明。

英国是当时对华贸易总额最大的国家。但实际上,正当商品中没有任何一项是值得中国人欢迎的。而英国本土对中国丝茶的需要日益增加。于是出现了英—印—中,即棉纺织品—鸦片—丝茶这一循环的三角贸易关系。该过程是鸦片贩子在中国吸收现金,东印度公司用汇票换取现金转为贩茶的资金。

——摘编自沈渭滨《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

材料二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可惜,对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中“正当商品中没有任何一项是值得中国人欢迎的”根源,并根据材料一归纳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所学从思想角度分析“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的原因。
3 . 下表1为1765-1789年间英国对华贸易额变化表,表2为清朝乾隆时期国库岁入额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年份输入中国之贸易额自中国输出之贸易额
1765-176911929153190619
1770-177414664662119058
1775-177912414711968771
1780-178413019312083346
1785-178936217635491508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2

年份岁入
乾隆二十八年(176347 063 611
乾隆二十九年(176454 273 814
乾隆三十年(176560 336 375
乾隆三十四年(176976 222 877
乾隆三十六年(177178 940 001

——史志宏《清代户部银库收支与库存统计》

注:上两表中的贸易额及岁入单位均为“银两”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急于开拓中国市场的背景,并说明清朝拒绝进一步与英国通商往来的可能原因。
2021-01-01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一封信件,两份译文

1792年,英国决定派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以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致两广总督郭世勋信件的形式,将此事通知给中国。

材料一 为培林爵士信件英文内容直译,材料二为郭世勋上乾隆皇帝奏折所附此信之中译本。

材料一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大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觐见中国皇帝,深切通过他来奠定两国之间的永久和好。

材料二   闻得天朝大皇帝八旬大万寿,本国未曾着人进京叩祝万寿,我国王心中十分不安。我国王称恳想求天朝大皇帝施恩通好,凡有本国的人来广与天朝的人贸易,均各相好,但望生理愈大,饷货丰盈。今本国王命本国官员公举辅国大臣马嘎尔尼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赏见此人,我国王即十分欢喜,包管咭唎国人与天朝国人永远相好。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封信不同译本的理解。
2020-12-05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变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夏尔尼候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夏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个藩属的贡使看待他行跪拜礼。马夏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辨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皙。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同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山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
2018-09-07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