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2022-10-15更新 | 44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届福建尤溪一中高三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2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民主的历史,解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中国对中国的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拒绝支持以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反对政府的政策。

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理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坷德了。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士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2021-01-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最主要是为了
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
2020-12-18更新 | 279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代前期的196年中,海禁不过39年,其余157年的海外贸易基本上是开放的。……规定海外贸易在些时最大的港口广州进行,本身就是一种开放,而在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地国家,中国商人均不受“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限制。

——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5年第4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打“闭夫锁国”政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对外政策,你认同材料一、二的哪一观点?请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仅列出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鸦片战争的过程
C.鸦片战争与近代化D.鸦片战争的结果
6 .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
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2019-12-26更新 | 5118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皖江联盟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2019-12-18更新 | 328次组卷 | 3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灵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8 .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A.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B.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
C.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9 .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10 .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D.两次鸦片战争
2019-01-30更新 | 928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