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关于这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虎门销烟
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C.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D.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材料一、二三中条约签订的背景分别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四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五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3)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围绕主题进行说明(包括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材料二:2018年是伟人毛泽东诞辰125周年,下面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经典论断。

论断背景该论断指导的相类实践活动及影响
1“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场上的讲话

2“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兵民是胜利之本。”

——1938年《论持久战》

3“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和美国记者安•路易斯•斯特朗的话

解放战争爆发鼓舞军民斗志,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表《严塞漏厄以培国本折》

材料二: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以上——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


问题:
(1)黄爵滋所说的“病国之忧”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及其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时局?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挽救危局的做法。
(3)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二五”计划意见书出台的历史背景并评价。
5 .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挑战与冲突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主要背景。
材料二勤政与落差

   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清朝两个皇帝的“勤政”与清政府的腐败的?
⑶有人说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满洲人统治的结果,假设换成一个汉族人的政府,你认为结果会如何呢 ?
2018-05-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经开区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乾隆五十七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粤省奸商,勾通巡海兵弁,用扒龙快蟹等船运银出洋,运烟入口。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漏至三千余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黄爵滋《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1838年)

材料二1933年底以来,美国采取“白银政策”,大肆提高银价、收购白银,以刺激生产和投资,对外倾销产品。中国出现白银大量外流,据海关统计,1934年所流出的白银共达25,99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走私白银,这在中国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钱庄银行倒闭等严重后果。旧中国的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且中国的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这严重不利于商品的流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之势不能不有所准备。一旦双方开战,较量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实力,也是经济上的实力。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调集全国的资金与物资,能否经受住长期的战争损耗是极为关键的。而法币改革则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在如此的背景下,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位法币;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法币准备金;法币与英镑挂钩,实行外汇本位。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币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中国两次出现银荒的背景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中国应对白银外流的不同措施及后果。

2018-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不包括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西方列强急需市场原料
C.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D.中国完全半殖民化
10 . 鸦片战争前夕,清国某一大臣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在下列内容中,符合其背景的是(   
①中国的士大夫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②中国处在巨变的前夜;
③西欧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④中国仍旧执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6-11-18更新 | 3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