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读图,解读地图信息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B.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C.欧洲各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D.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2021-11-0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2 .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贸易额上占绝对优势。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不包括鸦片走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闭关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B.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C.中英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3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这反映了中国外交
A.植根于自然经济的朝贡外交B.始终能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C.天朝上国虚骄下的平等外交D.渗透了法家思想和夷夏之辨
2021-09-06更新 | 83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4 . 下图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印、中之间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据此可知,英、印、中之间的三角贸易
A.推动亚欧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B.导致中国出现大量白银外流
C.加快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D.提高了印度国际市场的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2021-06-09更新 | 1267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6 . 在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的态度始终处在摇摆之中,一会儿禁烟,一会儿又派人议和;一旦战事紧张起来就增派人员死守,战事稍微缓和就下令撤防,以致贻误过不少军情。这表明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人民觉醒程度低B.英国的战争准备充分
C.清廷国防战略的失误D.鸦片走私耗尽了财力
7 . “妻室儿女哭嚎啕,不管了;父母无病逝故早,气死了;不完钱粮不纳草,地卖了;赤身露体到处跑,拆光了;日窃夜盗人人恼,不远了;走在野地尸难找,狗吃了。”这首近代民谣直接控诉的是
A.繁重的赋税B.鸦片的危害C.列强的侵略D.政府的腐败
2021-05-04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