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838年,传教士裨治文、郭雷枢、伯驾等人成立了“中华医药传教会”,宣称“赐予我们的科学、病例调查和知识与中国人分享……推倒偏见和长期以来所抱有民族情绪的隔墙……为输入科学和宗教打开通道。”据此可知,传教士成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A.赢得中国人的尊重和信任B.平息中国人民对洋教的激愤
C.帮助中国更好的发展科技D.减少传播科学和宗教的阻力
2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这反映了中国外交
A.植根于自然经济的朝贡外交B.始终能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C.天朝上国虚骄下的平等外交D.渗透了法家思想和夷夏之辨
2021-09-06更新 | 837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39年11月,穿鼻海战结束后,中英双方各执一词。林则徐奏称英舰率先开炮,受创后逃跑,清军没有追击。而义律给英国政府的报告则称英舰被围后向清军发起进攻,清军3艘船被击沉,1艘爆炸,多艘明显进水后撤退。这表明
A.历史事实具有不确定性B.英官方文献报告更可信
C.鸦片战争爆发时间有误D.利用史料需辨析其来源
2021-12-15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期中)文综历史试题
4 . 外贸

材料一   十八世纪后期,在广州、印度和英国之间存在着一种欣欣向荣的三角贸易。中国出口到英国的最重要的货物是茶叶(占贸易总额的90%到95%)生丝、瓷器、大黄、漆器和肉桂;而中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包括毛纺织品、铅、锡、铁、铜、毛皮、亚麻和各种摆设。

1775-181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数据

年份自华输出货物净利(镑)输(入)华货物净亏(-)(镑)对华贸易投资额(镑)
177517792725188663988361
17901794574914263432182313
181018141045484174393106923

材料二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分析1775-1814年间中英贸易状况。要求:材料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利用表中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要求: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021-11-0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贸易额上占绝对优势。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不包括鸦片走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闭关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B.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C.中英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6 . 图片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下面四幅图片中的人物与虎门销烟有关的是
A.图一杨靖宇B.图二林则徐C.图三赵登禹D.图四邓世昌
7 . 1839年,清政府明确要求外商须保证不夹带鸦片进入港口,否则将会按照天朝的法律,没收货物;对于遵守规定的,则允许其进港照常进行贸易。这表明当时
A.闭关锁国政策得到贯彻B.外商反对中国的禁烟政策
C.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决策D.清政府厉行打击鸦片走私
2021-06-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安庆市太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2021-06-09更新 | 1267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爆发时,一些官员已经意识到“天朝”将不敌岛夷,但是“天朝”的固有思维容不得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即使是对事实稍有认识的人也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直言不讳,还是装作毫不知情。选择了前者的人往往会被当作“汉奸”来处理。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战舰与火炮的强大B.剿夷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C.清王朝意识形态的落后D.清军装备落后军纪涣散
10 . 以下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林则徐及虎门销烟的评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评价
广州市民(当时)鸦片系不法贸易,中国官府理应禁止,林钦差尽其所能而行,所事皆是公正合理之事
道光帝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际,反生出许多波……
孙中山林则徐焚烟毁土一案,酿成莫大祸事,前清官吏烧烟土,未根据条约,不知公理之野蛮举动。
早期共产党人林则徐品行端正、办事认真,总算中国官僚中有能力的人,而且也认为他在世界认知方面领先于同时代人。

A.史料混杂难以廓清真相B.历史评价不能形成定论
C.评价视角影响历史结论D.事件成败影响人们评价
2021-05-02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选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