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1861年,清政府不但授予曾国藩加太子太保衔,还给予他“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清政府此举的主要动机是(     
A.实现东南肃清之局B.保障政府财赋来源
C.应对列强便宜行事D.武装训练新式军队
2 .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以下为若干史料记载。如表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吾国以洋务衰也?……至甲午之败,其难辞其咎也。1901年梁启超《李鸿章传》
李鸿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元凶,其“自强”新政过程是中外反革命勾结的过程,甲午战争失败更是其军事上消极抵抗和外交上积极投降所致。1955年胡滨《卖国贼李鸿章》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开创人,有爱国主义之心、民族主义之情,但也有误国之处。2019年陈旭麓著、傅德华编《中国近代人物评论》
A.《李鸿章传》为研究李鸿章的一手史料,其可信度相对较高
B.《卖国贼李鸿章》相对客观公正的评述了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C.《中国近代人物评论》片面强调李鸿章的功绩,具有主观性
D.文献史料体现了作者的主观立场,并受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
3 .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尽情扫荡孔庙和孔子等人的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完全接受了基督教思想B.彻底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
C.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旨在满足民众反封建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金田起义开始,一路高歌,起义最高潮时,其疆域占据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但这辉煌无法持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B.“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2021-06-13更新 | 13534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统编版)-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7 . 太平天国后期曾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其直接原因是太平天国内讧
2021-03-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近代史判断题专项训练(236道)
8 . 李秀成撤兵上海时,给英、美、葡领事发出一信,信中说:“若我有志来取上海,犹如囊中取物。惟我仍念同教兄弟之情,恐争端一起,反被官兵冷笑。”这说明李秀成
A.自觉承担了反侵略任务B.奉行友好往来的对外政策
C.抱守“天朝上国”的思想D.尚未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
9 .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定都天京   ②由盛转衰   ③金田起义   ④北伐、西征、东征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②④④D.④③②①
10 . 天京变乱后,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依古制而惠四方”的建议,主张“人则尽孝悌,出则真忠报 国”的人才观,并在苏州、常州等地颁发“田凭”,农民“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 “照旧交粮纳 税”。李秀成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恢复和稳定社会秩序
C.践行《天朝田亩制度》基本原则D.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