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证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为克服这一“狭隘性”(     
A.清廷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
B.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群众性反割台斗争此起彼伏
D.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浪潮
2 .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播从主要局限于某些政治学说,而且偏重于个人的主张,缺少群众性和社会性,迅速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政治改良运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B.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化
C.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维新派深入群众的宣传
3 . 1898年2月,《湘学报》载文指出:“自甲午一役,城下行成,割地偿金,数万万人,正如酣睡至四鼓以后,蜀鸡一鸣,晨寝方觉。"时人认为“琴瑟之不调者,则改弦而更张之;厦屋之将圮者,则鸠工而重建之:国家之于法也,亦然”。这表明甲午战争(       
A.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摧毁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D.增强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
4 . 某学者指出,1897-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几个月之内就对中国的生存构成重大威胁,其威胁程度之大,远超过1840年以来历次战争的总和。而且,1897-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掠夺,都是在不发一枪一弹,完全采用恐吓的手段的情况下得手的。该学者旨在说明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刻不容缓B.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工具
C.帝国主义列强意图瓜分中国D.甲午战败中国国际地位骤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21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894-1904年,日本东洋史学逐渐成型,日本学术界对中国的研究由聚焦于汉族中国历史文化转向对中国四裔(满洲、蒙古、新疆、西藏)历史地.理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日本
A.争夺中国史研究优势地位B.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C.受中国经世致用学风影响D.学术研究服务对外扩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