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如下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     
A.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源于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C.体现列强进行商品输出的企图D.消弭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
2022-12-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
A.备战充分B.知己知彼C.同仇敌忾D.盲目自信
3 .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铁路建设经费主要以官款为主,建设的体制也以官办为特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铁路政策开始由官办转向商办,并最终实行了“借债筑路”的政策。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政的全面展开B.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严峻的内外环境D.抑商政策的调整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国人的触动可谓微乎其微。这场战争的战场只是在上海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也不是那么严重的损失,如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岛对于庞大的中华帝国来说不过是一个区区弹丸之地,至于贻害无穷的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更是无足重……

——摘编自刘悦斌《晚清国人对中外关系认识的变化及应对》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之下成了亚洲唯一个世界列强,而作为当事人的清政府,他们的核心利益却还是维持满人的统治,延续大清的正统。所以,翁同稣可以因为限制汉人官员的力量砍掉北洋水师的经费……翁同稣跟李鸿章有矛盾,甚至在某地尚未失守时,谎报朝廷说已经失守。而慈禧办寿也可以为了热闹不要那艘后来成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舰的吉野号,因为对清廷来说,卸磨杀驴也好,割地赔款也好,这些只是肌肤之痛。只要大清正统还在,祖宗之法不变,一切都还好说。这也是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之后,当日本用商船将活下来的976名清军战俘送还的时候,正在忙着给慈禧过大寿的清廷认为这些被俘的人属于不祥之人,甚至将军官革职,士兵遣散。

——摘编自《原来这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对国人触动微乎其微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答:
(1)图一至图三所示场景分别与哪些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至图三中三个条约的共同危害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有什么程度影响?
(3)面对列强的侵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6 . 《马关条约》签订后,许多报纸竞相发表文章,喊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官员们也上奏反对割台,一时间“章满察院,衣冠塞途”。由此可见,《马关条约》的签订
A.导致君主立宪思想兴起B.加速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C.激发民主共和观念传播D.鼓舞官员积极上书言事
7 . 下面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两场战争的示意图(部分),这两场战争的共同特点是
A.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都是因外力因素而被迫参战
C.战前双方军事力量大体相当D.战争结束时签订不平等条钓
2021-01-08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历史试题
8 .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11-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1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生铁产量(万吨)钢产量(万吨)石油产量(万吨)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军舰(艘)军舰总位(万吨)飞机
(架)

13.695.955.60.0210%202.950665.9600(作战305)

60239.763539.380%60余409.720077.1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020-01-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