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894年10月24日,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历时14天,清政府陆海军不闻不问。月余,徐邦道率部在土城子阻敌,予敌重创。但敌增兵纷至,清军后援不继,众寡悬殊,无以为食,争船逃走,旅顺陷落。这一结局
A.源于清军素质的低下B.动摇了清政府反动统治
C.消磨了国人反帝意志D.折射出清朝统治的腐朽
2021-01-24更新 | 369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贵。”“第三次失败
A.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促进了学习西方思潮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广岛设立战时大本营,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军事、政治和外交,“举国一致,目标集中,讨伐中国”的情绪弥漫全国;而处在指挥作战地位的李鸿章,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材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采取“保全和局”战略B.民族情绪左右战时决策效率
C.政治体制对政府决策影响大D.清末皇帝仍完全掌握决策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