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西方人眼里中国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到19世纪末,中国真可谓是沧海桑田。中国人深受西方人的尊敬和仰视,而到19世纪后西方人对中国由仰视到蔑视,这变化是何等的巨大,又是何等的悲哀!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巨人中国

图片说明:《巨人中国》是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身著清朝服饰的中国巨人手牵欧洲武士,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对中国的崇拜热潮消沉下去。到了19世纪末,亚瑟·亨·史密斯写作了《中国人的性格》时,含有贬义的“中国佬”一词已根植于西方人的语言之中,“中国人”这一恰当的词却被排除在外。


问题
(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18世纪初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促使西方人对中国由“巨人中国”到“中国佬”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 . 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都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牵涉中国的国家利益。纵观历史,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还是在这个之后。

                                      ——金灿荣等《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   (1931年)是年秋期间,胡佛先生全神贯注于全国所依赖,筹划大规模建设计划之重任,在此情形之下,以应付世界面对新危机之时间与精力,所余自属有限,素报不受他国干涉之自由观念者,择于此时,已计划东三省事件之爆发实为适得其时。                            

                                                                    ----—亨利·L·史汀生《远东之危机》


材料三   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的内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在三四十年代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