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推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御史赵炳麟曾指出:“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民阶级能够挽救民族危亡B.民族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C.排外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D.已完全走向半殖民地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材料所说运动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2022-01-22更新 | 802次组卷 | 33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的基督教狂热和义和团的反基督教狂热,“文化方向似乎相反,制度土壤却大体一致。太平天国封王,义和团奉旨造反”,大闹京师,不仅反“洋教”,而且对戊戌维新反攻倒算。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两者在本质上都不利于现代化B.义和团盲目排外愚昧无知
C.二者都是西学在中国的异化D.太平天国推动了文化更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思想家邹容在《革命军》中评价某历史事件时写道:“有野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野蛮之革命,有破坏,无建设,横暴恣狙,适足以造成恐怖之时代。”这一事件可能是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2020-01-10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这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019-09-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9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B.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C.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2019-05-07更新 | 449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分明,其中,促使列强对华侵略方式转向“以华治华”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军打击英法联军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结论
1“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4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义和团运动扑朔迷离,难以洞察真相。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表中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结合所学史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容闳(1828—1912),毕业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