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但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2018-03-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长期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它们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某一事件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材料所评论的事件
A.主要波及中国南方B.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具有强烈的爱国性D.导致了清朝统治集团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这反映出
A.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黄爵滋的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甲午战争成为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材料四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毅国教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清政府的解决措施。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进行简要论证。

(4)材料四中的“拳匪运动”是如何救国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017-12-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0课 鸦片战争
5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017-12-02更新 | 29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该“运动” ( )
A.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B.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
C.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
2017-12-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料分析、问题探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贵国皇帝树立友谊,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则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1)研读材料一,与英国平等的通商建交请求相比,两总督上呈的译文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从解读材料视角的不同,简析两位教授对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8 . “(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
A.反对欧美文化
B.强烈的爱国精神
C.抵制近代技术
D.打败了侵华列强
9 . 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清朝前期,义和拳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清中期,演变为以强体健身、自卫身家为宗旨的民间武术团体;清末,则将外国传教士作为斗争目标和袭击对象。义和拳的宗旨演变客观上反映了清朝时期
A.民族危机、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B.外国宗教侵略愈演愈烈的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变化
D.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复杂变化
10 . 下列图片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发动反清革命
C.维护封建统治
D.维护国家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