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2019-01-01更新 | 342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扶清灭洋”是下列那一运动的口号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2018-12-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汉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近代俄国陆军中将苏罗捷科夫曾说:“中国现在已经表明,它能够为种族斗争提供多么巨大的兵力、金钱和精力,所缺乏的只是组织和组织者,过早爆发的义和团没有给暴力在上述方面以成熟的时间。”他意在强调(  )
A.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抵抗斗争失败B.中国缺乏组织反侵略斗争的物质基础
C.中国缺乏有效的组织削弱了应有的抵抗力量D.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B.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2018-11-12更新 | 1237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毁电线、折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两位教授评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三元里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A.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2018-10-11更新 | 635次组卷 | 4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0年6月,清廷以光绪帝名义向英、美、法等十一国宣战,而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却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诏令,使列强没有入侵东南的借口。他们的理由是清廷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朝廷所下的“乱命”。据此可知
A.汉族地主官僚抗清排满意识凸显B.清朝中央政府威权下降
C.中央与地方开始出现分歧D.地方督抚缺乏民族精神
9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
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10 .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       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说的“暴乱”是指(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