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严复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即撰写《救亡决论》一文,喊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梁启超也对国家前途忧心忡忡,认为“敌无日不可以来,国无日不可以亡。数年之后,乡井不知谁氏之藩,眷属不知谁氏之奴,血肉不知谁氏之俎,魂魄不知谁氏之鬼”。这反映甲午战败
A.引起统治阶层内部发生分化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推动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促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
2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请例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 . 1895年台湾人民发布檄文,声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表达了维护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出现这一悲壮场景是因为清政府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请回答: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1901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二、三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的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 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
A.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
B.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
C.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
7 . 清政府从1865年到1894年,共举外债6次约4000万两白银;从1895年到1899年共举外债7次约3700万两白银。清政府外债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费用及战后列强索赔
B.财政无法负担俸禄开支
C.进出口贸易存在巨大逆差
D.政府投入巨资兴办实业
8 . 189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给幕僚叶大庄的信中写道:(洋人)“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所以“我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这一建议得到清廷认可。促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B.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
C.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D.西方国家获投资设厂特权
9 .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此类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属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往来
C.体现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利益诉求
D.反映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
10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欧洲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2020-09-22更新 | 192次组卷 | 4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补习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