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911年,梁启超在途经某地时,百感交集中赋诗一首:“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梁启超回忆的事件是(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B.辛亥革命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D.义和团运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朝鲜内乱,中国因朝王请求而出兵。而后是日本因中国出兵而出兵。此前,日本已倾力于扩充武备,练兵演习,构建战时机构。因此,甲午年他们成了蓄谋已久的一方,而没有准备的中国被宗藩关系拖着卷进战争中。卷入战争的中国曾希望西方列强出面调停。但列强各有怀抱,中国人的希望始终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最后的结局只能决定于暴力和暴万的对此总被动的中国不能不成为失败一方。

——摘编自杨国强《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士大夫》

材料二   甲午战败对中国而言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大挫折。维新人士出场的鲜明亮相是呼吁“变法”。他们把“变法”不是定义为枝节修补,是以“全变”为鲜明指向。康有为对“全局”“全变”作了进一步论述。他说,必须尽弃旧”习,“再立堂构之规”“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金宪。正是由于甲午战争,中国士大夫心态发生了这种失落和转换;“中国犹如几千年大梦初醒”,完全接受失败的教训,承认社会中的种种病痛,最终谋得一个痊愈的方法,中国社会开始走上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成为“失败一方”的自身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败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
3 . 《马关条约》使得日本的侵略势力从此深入中国的内陆与内河,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下列通商口岸的开放始于《马关条约》的是(     
A.厦门B.南京C.天津D.沙市
4 . 至1911年,中国已修成的铁路里程的93.1%控制在帝国主义手里。此外,外资还控制着中国机器采煤的91.9%(1912年),生铁生产的100%,棉纺生产的76.6%(1908年),内外航运的84.4%(1907年)。这类现象(     
A.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标志着中国沦为了殖民地国家
C.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快速发展D.促使国家间平等关系逐步构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许多学者指责李鸿章父子卖国自保,两江总督张之洞强烈反对批准条约,数百名汇聚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子几次联名上书清廷,请求清帝废除条约,迁都内地,继续战斗。这表明(     
A.洋务派内部已开始分裂B.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
C.民族危机激发爱国精神D.爱国运动改变战争结局
6 . 有学者指出,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证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为克服这一“狭隘性”(     
A.清廷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
B.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群众性反割台斗争此起彼伏
D.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浪潮
7 .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照会日本政府,劝告其归还割占的中国辽东半岛领土,日本在向清朝索要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后,被迫归还辽东半岛。“干涉还辽”后,俄、法、德皆以“有功之国”自居。由此推知,“三国干涉还辽”(     
A.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改善了清朝与俄法德的关系
D.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
8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885年,中法战争法军战败,法国内阁因此倒台,中法签订《越南条款》。同年,台湾建省法国丧失了对越南的控制权,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B1891年至1895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标志戊戌维新运动进入高潮
C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D1901年,清末新政的内容有改革教育、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满足了立宪派的政治要求
A.AB.BC.CD.D
9 .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材料意在说明甲午战争(     
A.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
C.弥合了各救国方案间的分歧D.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2022-06-24更新 | 516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日本国志》是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所写的第一部日本通史和明治维新史。该书1890年刊行,但社会影响不太。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此名成为畅销书,社会上一时流行这样一句话:“此书早日广为辆行,省岁重二万万。”这一现象反映了
A.近代新思想的萌发B.民族危机推动思想解放
C.“中体西用”思想D.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2022-06-05更新 | 674次组卷 | 1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