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权力;清政府如需借助外国在山东境内开办工程时,应优先考虑德国商人。这表明当时(     
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
2 . 1898年,容闳建议修筑由天津经山东德州到江苏镇江的铁路,得到了清政府批准,但德国强烈反对,并称如果中国政府一定要在山东境内修建铁路,就必须交给德国公司承建。可见,德国的主要动机是
A.独占山东市场B.巩固势力范围C.加大商品倾销D.减少资本输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84年中国丢失越南的那一年,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预言,再过15年,中国极有可能被西洋诸强瓜分。所以他告诫日本,要把握时机,不要错过西洋诸强瓜分中国的时机。据此可知(     
A.福泽谕吉的判断毫无依据B.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无能D.列强瓜分中国给予日本时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眼中你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围绕“危机与觉醒”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9-06-03更新 | 42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9届陕西宜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阶段的政治形势,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A.由“闭关锁国”转向“五口通商”
B.由变法维新转向民主革命
C.由“华夷之辨”转向“师夷长技”
D.由国共内战转向合作抗日
6 . 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

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由下图推知
A.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B.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C.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7 . 下表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概况。表中现象(        )
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
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
英国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A.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B.使中国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C.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引发D.使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但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包括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D.《天津条约》
9 . 下表为英、日两国在中国通商口岸进出口船舶吨位所占比例(%)
1892年1902年1913年1918年
英国84.460.451.951.2
日本2.816.51.943.02

对上表的正确解读是
A.列强激烈争夺中国航运业
B.日本势力增长快并超过英国
C.英国一直居于压倒性优势
D.其他国家被排挤出中国市场
2019-03-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