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1899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瓜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一、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这反映了
A.满清政府完全丧失了主权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D.列强在华利益之间的矛盾
2 . 1895年3月,德国同俄国表示:“我们相信,德俄两国在东亚之利益并无冲突之处。因此,我们甚愿常与俄国交换意见。或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沙皇尼古控二世顾然接受”德国建议。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德国不满日本侵华行为B.德俄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C.德俄激烈争夺国际市场D.列强勾结谋取侵华权益
3 .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是: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B.广大人民的麻木
C.外交官员的卖国D.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4 . 下表为英、日两国在中国通商口岸进出口船舶吨位所占比例(%)
1892年1902年1913年1918年
英国84.460.451.951.2
日本2.816.51.943.02

对上表的正确解读是
A.列强激烈争夺中国航运业
B.日本势力增长快并超过英国
C.英国一直居于压倒性优势
D.其他国家被排挤出中国市场
2019-03-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6 . 美国学者徐中约: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为1861—1895年间士大夫的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本质是
A.探寻政治变革
B.探寻求存之道
C.提倡民主科学
D.学习西方技术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0 年 10 月 16 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 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 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 自由开放, 毫无差别。 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 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 第二, 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 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 第三, 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 无论用何种方式, 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 第四, 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 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
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 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 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 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 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 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 接受前两条, 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 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 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 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 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 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1)说明 1900 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 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 的原因。
(2) 简要分析《英德协定》 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04年2月5日,日本人停止谈判,三天后,他们未经正式宣战就进攻在旅顺港的俄国舰队俄国人把他们经过仓促整修的波罗的海舰队派往日本,这支舰队沿着欧洲和非洲的整个西海岸往下航行,绕过好望角,然后穿过印度洋,向北沿东亚海岸驶向日本—航行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圆周的三分之二以上。1905年5月27日,俄国舰队终于到达日本和朝鲜之间的对马海峡,立刻遭到在数量和实力上均占优势的日本舰队的攻击。实际上,短短几小时内,所有俄国舰船就被击沉或捕获,而日本人仅仅失去几艘驱逐舰。…

1905年9月,日俄《朴次茅斯和约》签订,根据和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最高的政治利益、军事利益和经济利益”,放弃在满洲的所有优惠减让或独家特许权,并将萨哈林岛南部割给日本,把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与日本。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中日本得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类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总统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二   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

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国公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三   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
2019-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是“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A.“三国干涉还辽”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