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27日夜,日本和俄国之间爆发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俄战争。1905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把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和中东铁路的一段支线(从长春到大连)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不久,日本将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1919年,关东军成立,直接隶属于天皇。战后日本出现了一个新建和扩建企业的高潮,日本由原来那种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工业化模式逐渐转换到了以国内固定资本为基础(其中又主要侧重于军事工业),国外市场为引导力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在日俄战争期间,首相伊藤等人同意置驻韩军司令于公使之上,军事从此开始优先于政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军阀制度建立。

——摘编自鲍玲《日俄战争对二十世纪初日本国家发展方向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为 20 世纪早期主要列强在华投资情况(节选)。


——根据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整理

材料二:从 1950 年到 2016 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到 4000 多亿元,开展了 5000 多个援助项目。在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了不附加条件、不干涉内政等理念,但援助规模超越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1983 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2011 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强调:“决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2012 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屈彩云《新中国 70 年对外援助理念的发展、继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三个国家在华投资演变情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 70 年对外援助的阶段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和新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不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人东来以后,拉开了武力争夺东亚海权的序幕,目标集中体现在对海域贸易权的追求和控制。16世纪葡萄牙人垄断了香料产地,控制了印度洋与中国南海之间的主要航道和贸易。进入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先后以武力驱走葡萄牙人、英国人,确立了对其他欧洲竞争者的优势地位。以郑成功为代表的中国海商集团在东亚海域与荷印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1661年郑成功将荷人逐出台湾。1683年,清朝攻下台湾。郑氏集团的覆灭,意味着东亚本地海上力量对东亚海权争夺的彻底败北,东亚海权从此为西方掌控。

——摘编自庄国土《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英国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主导性的海上力量。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后,清政府开始认识到海上防御的重要性。19世纪80年代中期北洋水师初具规模,使北方地区避免受到严重的海上威胁。及至甲午战争战败,中国海上门户洞开。此后十年间,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以日俄矛盾为核心,以日英为一方、俄法为一方的对峙局面。日俄战争后,日本已完全掌握了日本海的制海权,并确立了在黄海和东海的优势地位。

——摘编自李家成、王帅《东北亚海权格局的演变与重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的特点,分析这场海权争夺结局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东亚海权之争的变化,并简要分析20世纪初海权争夺结局的影响。
2020-06-12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
4 . 两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两国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战争是在中国土地上进行。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转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日俄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立宪的小国战胜了立宪大国的战例,著名思想家伯林所言,直到1904年日本人战胜俄国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之前,欧洲以外的任何人民,都没有使自身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得到过西方的社会或政治理论家的关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和俄国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二世(1890至1918年间在位)执掌国政后不久开始执行“世界政策”。它主要代表了德国大工业家和大地主把德国从大陆强国变为世界强国的渴望,同时也混杂了思想界对中世纪大一统性质的德意志帝国的怀旧。……威廉二世得意地解释他的“世界政策”就是向海外扩展殖民地,掌握制海权,争霸世界:“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即制海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第一端胶澳租界大清国大皇帝已允将胶澳之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先以九十九年为限。……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以免两国争端。

第二端铁路矿务等事中国国家允准德国在山东盖造铁路二道……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里内……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

第三端山东全省办事之法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商定向外国招集帮助为理,或用外国人,或用外国资本,或用外国料物,中国应许先问该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料物。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威廉二世“世界政策”的最终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0-05-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巨大的胜利震惊了欧洲列强尤其是俄国、日俄两国间的对抗迅速升级,两国都对朝鲜、中国东北和辽东半岛有领土要求。日本军方着眼于未来和俄国的冲突。在19世纪90年代末大大加强了海陆军,并于1902年拉拢意图牵制俄国扩张的英国签订了《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俄国一位外交官员在1903年访问日本后,非常忧虑地向沙皇报告说:“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很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的先进程度堪比俄国。”

战争在1904年爆发。日本军队在俄国增援部队从欧洲赶来之前就占领了俄军的基地。日本海军把航行了半个地球赶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歼灭。1905年,战争结束,日本在朝鲜和过东半岛的殖民统治得到国际承认。同时,俄罗斯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将南满铁路和中国东北南部的经济利益转送给日本。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成为重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态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原因。
2020-03-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随州市高三3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地区早在元十一年即设置行省,行省辖37路、2府,边陲又设立若干宣慰司。州、县设置比较普遍,与内地相同。这一地区统治的最大特色在于各级地方机构广泛使用土官制度(土官世产生大抵行省宣慰司主要由流官大员坐镇、主治+兼置土官。路一级机构中,土官地位相当重要,但仍有一些流官。州、郡、县之下机构绝大部门任用土官。

——摘编自教材编写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851年缅甸和英国的冲突致使缅甸割地议和;1860年英国取得孟雄境内铁路敷设之权。于西藏藩篱渐撒。缅甸和中国西藏都是和中国云南接界的。英人遂回求派员从印度入云南探测,总署不能拒。之后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于1876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中国许滇缅通商。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口重庆许英派员驻扎,查看川省英商之事。182年法人复和越南启衅,陷河内。越南始来求援,中国遂由云南方面派兵入越南。1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不败而败”,再与法国立约。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对云南管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80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西南地区的原因及影响。
2019-09-26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超级全能生24省高三9月联考丙(A)卷文综历史试题

8 . 材料   为了与俄罗斯帝国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1904年2月8日,日本凭借英国的军事支持以及英美的经济援助对停靠在旅顺的沙俄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日军偷袭旅顺这个事件成为了日俄战争的导火线,随后2月10日日俄两国同时宣战。……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蠃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

2019-05-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五月高考适应性练习(二)文综历史试卷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英国政府再也不能利用中国来扼制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了,因此英国转而加强对日本的支持。俄国策划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日俄矛盾迅速激化。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俄国极力主张各国尽快撤兵,而自己却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并进一步控制新疆、蒙古,拒不撤兵。之后,英日之间走上了订立同盟之路。经反复磋商,1902年1月,英日在伦敦签署了《英日同盟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两国相互承认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权益,若两国中任何一国的利益在中朝受到侵犯或与第三者发生战争时,另一国严守中立。如有第四国或更多国家帮助交战对方作战时,缔约国一方应出兵援助。在此情况下,俄国为摆脱外交困境,与法国在1902年3月发表联合声明,“如其他列强的侵略行为或中国国内再度发生动乱,并对俄法两国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时,将就保卫此等利益的手段进行磋商。”

——摘编自马建标《“英日同盟”的阴影与一战时期的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日同盟条约》签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日同盟条约)的实质及影响
10 . 地缘政治指的是地域关系对国与国关系的影响,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材料一   中国古代“和合”的地缘政治思想不具有扩张性。作为东亚地区地缘中心的中国秉承“协和万邦”的理念,营建了和平稳定的区域地缘秩序。该秩序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主张亲仁善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在国家关系中不强加于人,不诉诸战争,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之上,中国奉行“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态度;周边国家则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地区形势,中断或者恢复朝贡关系。中国对属国维持着松散的同盟关系,不干涉其内政,并且在属国受到威胁时提供安全保护。这就使得东亚国际体系更加稳定,维系了中华礼制文化治下的区域和平。

——摘编自尹朝晖《中国古代传统地缘政治的思想评析与现代启示》


(1)阅读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主要理念,评价这种理念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2)读图,任选帝国主义列强中的两个国家,结合所学,概述其侵华活动的主要行径,并分析与其侵略活动与其所划定的势力范围的关系。

材料三   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海权论”,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若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二战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提出了被称为“陆权论”的“边缘地带”学说,他将欧亚大陆沿海地区称为“边缘地带”。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占有优势;控制了边缘地带就等于控制了欧亚大陆,控制了欧亚大陆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的命运。因此,美国、英国、苏联扮演关键角色影响欧洲沿海地区的控制,因此影响世界的基本权力关系。


(3)①简要概括“海权论”和“陆权论”的主要观点。
②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地缘政治理论?运用相关世界历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